捧出一片心美了一座城
青山绿水的环保崇州资料图片江苏省副省长许津荣(中)在市长赵浩宇(左)的陪同下考察崇州市生态建设工作清清的河水穿城而过,有风吹过,河面上荡起涟漪;整洁的河岸上杨柳低垂,沙滩浴场、太阳岛依水而建,市民在这里或散步或娱乐,好不惬意。乡下,各具特色的农家小院掩映在林盘之中,田野里空气清新,花香、草香混着泥土的香味扑面而来……好一派川西平原的旖旎风光,这是今日崇州城乡环境的真实写照。
俗话说,有付出才有回报。崇州城乡环境的改善,离不开市环保局的工作,更离不开该局党总支及全体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崇州环保人,在他们平凡的岗位上,努力践行共产党员宗旨,捧出一片心,美了一座城。
回首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
崇州市地处川西平原,是传统纯农业大县,也是四川省主要产粮区。全市有西河、黑石河、金马河等大小支流180多条,属岷江流域水系,是成都平原西部的重要水源区之一。因此,生态环境的好坏举足轻重。
20世纪80年代中期,看到周边区(县)市搞工业发了家致了富,崇州人又急又羡慕,引进了一大批企业,一时间“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开始大步发展工业。小煤窑、小鞋厂、小皮革、小造纸、小化工、小印染厂等污染较大的企业在崇州迅速发展起来。然而来不及惊喜,崇州人就发现,虽然腰包变鼓了,但原本清澈的河流变得浑浊乌黑,流域生物多样性锐减,鸟儿不来了,鱼儿变少了,环境遭到破坏,生态严重恶化……崇州乡镇工业的兴起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崇阳镇水陆村退休教师李玉润老人回忆,“当时金鸡有个小化工厂,烟囱里天天冒着红烟,人一走到工厂旁边就呛得眼泪直流,住在附近的群众到处上访反映。”环保欠账虽然在短时间内成就了工业的增长,但环境污染糟蹋了崇州的青山绿水,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严重损坏了崇州的生态环境。
市环保局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对污染企业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关闭和拆除多家污染企业和生产线。一段时间内,崇州的各项经济指标在成都市屡屡排位靠后。选择保护生态从某种程度上就会牺牲GDP,就会放慢发展速度,就会拉大与周边区(市)县的差距。当时舆论普遍认为,崇州强调了生态,忽视了经济,偏离了发展方向。
崇州市环保局面临来自各方前所未有的压力。崇州怎么办?崇州的环境保护和科学发展之路怎么走?如何正确处理和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市环保局陷入了两难境地。
迎难而上: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面对困难,环保局党总支和全体党员干部选择了迎难而上。局党总支清醒地认识到,位于天府之国腹心的崇州,周边基本上都是工业发达的区(市)县,崇州不可能跟别人比GDP,比财政收入。但崇州有优势,那就是生态环境基础好,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崇州才有可能在下一轮竞争中占据主动位置。
围绕发展生态环境,环保局党总支一班人确定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工作思路———按照“污染企业进不来、进来企业不污染”的要求,凡是对生态不利的项目不上,对环境有害的企业不批,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特别是在崇州市“产业振兴年”205个重大项目的审批过程中,他们多次主动到省环保厅、成都市环保局、环评单位进行汇报协调对接,邀请上级领导到崇州实地视察调研,详细了解崇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环境保护开展工作情况,请求对崇州的地方经济发展给予帮助。
与此同时,他们经常深入重点项目现场、企业现场办公,主动优化审批程序,积极征求企业的意见建议,帮助企业解决在环保评估及审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了崇州市经开区污水处理厂、南平铝业、川西蓄电池、消费类电子配套园区等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快启动、快建设、快投产,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在崇州环保人的悉心“呵护”下,几年后崇州城乡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2012年3月,崇州市环保局被成都市评为环境保护系统先进集体。
“现在卫生好得不得了,垃圾扔在垃圾桶里,每天有垃圾车来收走。”文井江镇万家社区居民何加贵高兴地说。街子镇唐公社区居民张大妈更是笑得合不拢嘴:“环境好了,很多城里人、外地人都来我们这里度假呢。我们的收入也比以前高了。”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增加了他们的收入,而且生态资源变成了生态资本,极大地推进了工业转型升级和高端发展,全友、明珠、蜀玻、川建等200多家国内知名制造企业迅速在崇州发展壮大,富士康等近30家国内外知名消费类电子企业相继落户崇州。而这些企业无一不是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小的企业。目前,崇州市已成为四川省重要的消费类电子产业和轻工产业基地。
经济的发展反过来也促进了生态观光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形成了环境优化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如今,现代新兴产业、乡村观光旅游和有机生态农业正成为崇州市富民强市的金钥匙。到2011年底,崇州市GDP从10年前的40亿元升至140亿元,财政收入也从2.4亿元升至27亿元。这其中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甘于奉献:环保人默默无闻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崇州环保人的默默奉献。市环保局有一支愿干事、能干事的党员队伍,他们极“好面子”,把荣誉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形成了一个共识:只有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组织和荣誉,才对得起党和人民的信任。
有家企业的污水处理设施出现故障,需立即停产维修。企业老板怕因停产利益受损,通过各种渠道找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执法大队中队长陈丽勋说情、请吃、送礼。面对诱惑,陈丽勋毫不犹豫地说:“这个没什么可说的,我要是拿别人一分钱,自己就不值一分钱。”
除了诱惑,环保工作人员还可能在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2012年3月的一次例行巡查中,环境监察执法大队工作人员王俊发现一家涉水企业污水排放异常,可能存在偷排现象。通过明查暗访,他发现企业有可能将偷排管道建在了河中。3月上旬的天气还明显寒冷,室外温度只有10来度。不会游泳的他,硬是凭着一股面对困难毫不畏缩的精神下河察看,最终在齐腰深的河中心发现了企业暗中修建的偷排暗管,从而为查处该企业违法排污行为提供了证据,保护了水环境安全。“环境保护无小事,自己受点冷没什么。”问起当时为什么那样奋不顾身,王俊总是嘿嘿一笑。
作为环保执法人员,在处置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中随时会面临生命危险。2010年4月28日,一辆运载10多公斤化学制剂的面包车在距崇州市文井江镇200米处的一条岔路上发生侧翻,车辆坠入路边一块菜地,所载化学制剂倾覆渗漏。市环保局接警后,立即启动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环境监察执法大队副大队长余应奇带领由党员先锋队组成的应急队伍立即赶赴现场展开调查处理。余应奇吩咐其他工作人员注意安全,不要靠近事故现场,自己却跳下两米多高的路基,近距离察看化学制剂泄漏的情况。浓烈刺鼻的化学气味熏得他两眼直流泪,酸性极强的溶液溅起来烧穿了他的裤管,他感觉腿上锥心的疼痛。他坚持勘查完现场,然后带领工作人员和施工队的工人用石灰将有渗液的地块进行酸碱中和,及时避免了渗液对该区域土壤以及地下水可能造成的污染,消除了环境安全隐患。事后,余应奇才发现双腿伤痕累累,受到强烈刺激的双眼经过十多天的治疗后才基本恢复正常,但至今留下了见风就流泪的后遗症。
还有蒲豪、王辉、梁珂……一个个平凡的名字,一个个感人的事迹,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就是崇州市环保局党总支和党员干部的真实写照,他们以对环保事业的无比热爱、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对“共产党员”这个神圣的称谓进行了深动的诠释。
(戚琰池永红)
新闻推荐
●陈丽市妇幼保健院的助产士(主管护师)何利是援藏工作队成员之一,36岁,一米六的身高,说话做事风风火火的,一副男儿性格。武侯、崇州共40人组成的赴甘孜白玉援藏工作队7月2日出发,不巧的是,临行前...
崇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