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升级土地入股基层组织巩固隆兴镇立足实际谋发展
光华大道路边的草莓采摘园大棚内的草莓长势正好重新站起来的李平在自己的爱心店前喜笑颜开隆兴镇是全市的农业种植大镇,拥有耕地近2万亩。2010年以来,隆兴镇积极探索“1+4”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在黎坝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方式组建了成都市第一个土地合作社——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主要从事粮食和经济作物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生产经营,为现代农业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五年来,隆兴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探索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实现了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干部队伍素质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成绩显著,群众收入明显增加的良好成绩。
路通渠畅 基础设施升级了
过了明珠大桥沿光华大道延伸线向大邑方向驱车前行,一分钟就到达隆兴镇地界,开车从市中心到达隆兴场镇,仅需八分钟。成温邛高速路安仁连接线和光华大道延伸线在隆兴镇境内形成一纵一横的交通主动脉,为全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两条交通干道的通车,不仅改善了隆兴镇的交通条件,对全镇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也已初见端倪。“现在有很多投资项目想入驻隆兴,前来洽谈的业主络绎不绝,主要是集中在土地综合整理和现代观光农业方面,他们看中的就是隆兴便利的交通条件和日益凸显的区位优势。”该镇党委书记李建强说。
同时,隆兴镇在原来移民安置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对全镇范围内的水泥路村道和“断头路”进行拓宽、补修,现在已达到组组通水泥路,青桥村、高塔村甚至已实现林盘院落户户通。
在隆兴镇,“有水的地方修沟,缺水的地方打井”是一幅真实而生动的农耕生产画卷。近年来,该镇集中对千功堰一支渠、一斗渠、二斗渠、附三斗渠和深溪堰进行整治,共修缮和改造约11公里,覆盖耕地面积约5000亩。在丰乐村、石马村和香樟社区等水资源相对较少的地方,隆兴镇投入90余万元修建了15口机井,覆盖耕地达5000亩。“以前要借道济协、白头和道明等乡镇。农忙时人家也要用水,处于下游的我们经常栽‘六月秧\’,自从打了井后用水方便多了。”丰乐村五组的王大爷说。
合作经营 农民收入增加了
说到土地股份合作社,隆兴镇黎坝村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就不得不提。2010年5月,黎坝村成立了成都市第一个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合作社——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黎坝村15组30户农户自愿入社,合作社共有入社土地101亩,并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6万元,用于种植富硒水稻、小麦和羊肚菌,当年实现亩产值1123元,比入社前多200多元。隆兴镇大力发展土地股分合作社,积极推广“1+4”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现全镇已有9000余亩土地入社。
在光华大道延伸线路旁,一排搭建整齐的大棚前立着隆兴镇绿精灵草莓种植采摘园的指示牌。“这是我们合作社引进的双流县的优质草莓品种,今年种植了40亩。”青桥村党支部书记罗巡虎说。
青桥村成立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后,全村入社农户400余户,入社面积1700余亩,含盖全村90%左右的耕地。土地合作社大春“抓粮”,小春“抓经济”,今年种植优质水稻约1700亩,种植草莓40亩,红提100亩,食用菌300亩。罗巡虎介绍说,去年合作社种粮实现大增收,平均每亩产值增加200元以上,最高可增500元。今年因为天气和品种原因,亩产有所下降,但与原来相比仍增收80至100元。他以栽种的草莓为例算了一笔账,“草莓亩产1千斤,去年每斤价格平均为20至30元,最高时达到每斤50元,草莓的亩产值为2至3万元。”以土地股份合作社为基础的村级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了全村经济水平的提高,2011年全村人均收入达6445元,人均增收1465元,比2010年增长30%。
队伍建设 干部群众更亲了
今年7月10日,隆兴镇武童街60号门前花团锦簇,一派喜庆的气氛。当天,李平爱心店正式开张了。民政助理员竹小良忙前忙后,一会帮忙搀扶下李平,一会向前来关心的领导介绍情况,一会又帮忙招呼顾客朋友。
竹小良是对口帮护李平的镇干部,李平能从病痛的折磨中走出来,自食其力改善生活,其中离不开许多像竹小良一样的镇干部的帮助。李平从十五岁时患类风湿疾病起卧床十三年,在政府关爱拯救行动小组的帮助下,在成都医院集中治疗两年,已能下地活动,恢复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李平出院后,隆兴镇确定了对口帮扶干部,经常看望并鼓励她坚强地生活,又募集资金3万元,帮助李平开始了她日杂用品爱心店的事业。
在干部队伍建设中,隆兴镇以创先争优、基层组织建设年、干部作风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扎实有效地推进干部队伍素质建设。干部群众“连心卡”、“挂、包、帮”活动更是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现在有什么事要反映和解决,打卡上的电话就可以直接找到负责人了,方便得很。”拿着“连心卡”的张大姐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在今年的创先争优评选活动中,隆兴镇青桥村党支部被评为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顺江村党支部被评为崇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镇干部熊艳菊被评为崇州市先进个人。
民生工程 城乡环境改善了
哆……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的‘门前五包\’是指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包立面、包文明。”李大哥的手机收到一条信息。他说:“城乡环境治理的短信,给我们普及环境治理知识,提醒我们要自觉维护环境卫生。”
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隆兴镇政府与隆兴镇移动营业所合作,利用“新农通”网络平台向群众及时宣传城乡环境治理。镇政府按照市治理办的要求,提供相应宣传内容,由移动营业所向群众发布,实现了宣传‘点对点\’,到目前为止,信息发送总量已达十万条以上。
短信宣传转变了群众对城乡环境治理的态度和行为。今年5月的一天,香樟社区7组60多岁的邓大爷发现深溪堰水面积聚了上游漂来的秸秆,他立即向镇干部反映,并和赶来处理的工作人员一起跳入水里捞垃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工作,环境卫生的状况影响着群众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此项工作从最初群众认为的‘扰民\’到现在的‘便民\’,体现的是群众意识的转变,政府从‘管理\’角色到‘服务\’角色的转变”。隆兴镇副镇长刘文说。配备人员、购买机具、建立制度、规范管理,隆兴镇加大对城乡环境治理的力度,几年来共投入经费400余万元。
同时,隆兴镇圆满完成了敬老院二期改建工程、村级标准化卫生院建设和光华大道和安仁线道路占地拆迁农户的安置等民生工程。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隆兴镇正以新的势态昂首前行。“通过土地综合治理,深入探索‘1+4’现代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实现资源向资本转变和一三产互动,让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改善。”李建强说。
(刘瑞宇)
新闻推荐
唐川平(中)了解川建企业党建工作本刊讯成都市政协主席唐川平10月25日率队深入崇州市川建管道有限公司,调研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工作并给予肯定。崇州市市委书记范毅、市政协主席杨学明,市...
崇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