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民生水平“一个都不能少” “新开局 新精彩”之民生福祉篇

亳州晚报 2022-02-22 09:20 大字

[摘要]“新开局 新精彩”之民生福祉篇

护工赵传英和老人唠家常蒋瓦房村村貌

累计拨付资金183.3亿元,19项工程超额完成任务……2021年度,亳州市32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任务,兑现了向全市人民的承诺。

2021年,亳州市优化结构突出重点支出保障。市级收回预算部门各类资金3.4亿元,全部统筹用于基本民生领域支出。2021年,全市财政支出完成377.4亿元,其中85%以上用于民生支出,全力做好兜底性民生保障,切实把民生工程建成民心工程。

点亮残疾儿童“康复梦”

乡村变美景,歌唱新生活。近日,在涡阳县青疃镇蒋瓦房村,村民杨云秀一边哼唱着歌曲,一边打扫家里的卫生。

“如今的变化大着哩!”杨云秀骄傲地说,去年房屋重新装修后,屋里粉刷了墙面,改了厕所,贴了瓷砖,看到一尘不染的居住环境,她和丈夫更加注重家里的清洁卫生,闲暇之余打扫庭院、收拾家务成了两人必做的事。

曾经,能在院子里种种花草是杨云秀的梦想,现在也成了现实。杨云秀夫妻俩不仅在庭院里建起了小花园,还买了很多盆栽装饰客厅和房间,平常带着孩子认识这些花花草草。

“现在生活好了,收入提高了,也有时间收拾家里,自己朝夕住的地方整理得干干净净,看着舒服,住着也舒心。”杨云秀说。

小家迎来新气象,村庄实现大变样。蒋瓦房村过去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村民苦不堪言。

近年来,当地投入400万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并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分类实施村容村貌提升、水环境治理、改建农村公路等整治内容,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蒋瓦房村坚持做到“三项清理”“三个拆除”“三项整治”,在村庄布局原有的基础上整治提升,对中心村范围内进行全覆盖式集中治理,村容村貌大变样,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

“拆除村里的私搭乱建,我们当然支持了!”村民蒋祥彬说,以前村里的道路是有水有泥,走过后半腿泥巴,如今的硬化路面干净平坦,也安装了路灯,过车走人,尤其老年人晚上外出锻炼更方便了。

扎实推进美丽乡村民生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现新姿。十三五期间,亳州市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水利薄弱环节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改厕34.2万户,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获批省级特色小镇5个,新建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355个。人工造林37万亩,24个村镇被表彰为“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5个村镇被表彰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

2022年,亳州市将继续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改善农村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大农村公路新改建力度,继续推进“喝上引调水”工程,升级改造农村电网等,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让乡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是困难残疾人康复民生工程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近年来,亳州市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扎实推进残疾儿童扶持工作,精准落实各项帮扶措施,为困难残疾儿童提供个性化需求服务,点亮残疾儿童的“康复梦”。

“小鸭子怎么叫,嘎嘎、嘎嘎嘎……”正在听母亲讲故事的小男孩,叫蒋哲,今年2岁。

蒋哲的父亲蒋耕耘介绍,蒋哲自出生后,就被诊断出听障。这几年,全家人抱着蒋哲不断往返省立儿童医院和市人民医院,帮孩子装置人工耳蜗,进行康复训练。

亳州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后,蒋耕耘向市残联提交了申请材料,不久后便成功被纳入救助项目中。

“我们之前装一个耳蜗,需要垫钱7、8万元,现在有了残联救助项目,直接最高补贴了五万一千块钱,也缓解了我们巨大的经济压力。”蒋耕耘道。

根据相关政策,残疾儿童适配人工耳蜗和助听器时,可以自行选择耳蜗品牌和助听器手术医院,儿童家长持相关医疗票据和机构装配发票,在提交所在地残联申请后,即可获得人工耳蜗最高上限5.1万元和助听器最高上限2.1万元的费用报销。截至目前,亳州市已成功为40名残疾儿童植入人工耳蜗,为43名残疾儿童适配了助听器。

蒋哲小朋友只是亳州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缩影,除对听障儿童加大了相关补助力度外,市残联还对脑瘫、智障和自闭症三类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推出了新的补助政策。

家住谯城区锦谯名苑小区的左欣欣,今年9岁,出生时因缺氧造成脑瘫,很长时间无法正常行走,家里每年花费在孩子身上的行走辅助具和康复训练都在3万元以上,这对于本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好在有市残联的救助,欣欣一家经济困难得到缓解,欣欣的康复情况也正在好转。

2021年,市残联通过建立民生工程组织保障体系、强化专业康复培训、加大督查力度等方式,狠抓工作落实,使“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持续深入开展实施。据统计,2021年,亳州市已为2198名听障、脑瘫、智障和自闭症四类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为469名肢体残疾儿童适配了义肢矫形器或其他辅具。

困难人员救助工程是民生工程的重点保障对象,2021年,亳州市保障农村低保225951人、特困供养对象27265人,保障孤儿基本生活5779人,救助生活无着人员994人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04289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68150人,城乡医疗救助38.4万人;困难残疾人康复,其中,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14720人,完成率209.1%,残疾儿童康复训练2400名,完成率227.3%。

老年人乐享新生活

在市福利中心养老护理区,今年75岁的刘文艳正在照顾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丈夫,在她旁边,因糖尿病导致失明的儿子也在帮着打下手。短短三年的时间,刘文艳的父亲母亲、丈夫儿子相继住进养老院,为了更好地照顾这些亲人,刘文艳也主动搬进养老院,与这里的护理员一起照顾几位亲人的日常起居生活。

在市福利中心,像刘文艳这样主动参与护理工作的家属,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的老人还是需要护理员来照顾日常起居。赵传英是福利中心20名护理员中的一位,也是从事护理工作最久的。

“她把我当老母亲,我把她当亲闺女,有啥事都跟她说,她照顾我照顾得非常好。”老人高木云说道。

“照顾老人你只有哄,顺着来。”赵传英说。

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乐。为丰富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春节期间,市福利中心每天下午定期会举行各种文化娱乐活动,还举行了由市福利中心工作人员自编自演的春节联欢会,游戏、歌舞等节目轮番上阵,给老人们带来了欢声笑语。

市福利中心养老院负责人许溢说:“今年,我们计划在院内打造阿尔茨海默症、失智的照顾护理专区,更好地有针对性护理这类老人,还有就是利用西边这栋楼,把医养结合做起来,让老人不出养老院就可以安心看病治病,给予大家一个方便,让老人更好安享晚年。”

“真的感谢你们,政府免费安装这些养老设施,让我们老两口在家里的生活方便了很多,再也不用担心摔倒了!”涡阳县星园街道五里湾社区的王庆敏和尹俊芝老人看到新安装的护老设施激动地说。

耄耋之年的两位老人都是肢体二级残疾,日常活动极为不便。去年8月初,县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入户调查时,详细询问了解老人身体状况,针对洗澡、通行、如厕等方面的困难进行科学评估,一周以后,在老人家门口安装了防滑坡道,卫生间安装扶手,配备防滑垫、淋浴椅,通行配备手杖、轮椅等,最大程度帮助老人解决生活起居各方面的困难。

2021年亳州市在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民生工程中增加适老化改造工程,将居家适老化改造作为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政府补贴、市场化运作等方式,根据老年人群的身体特点及生活习惯,对家庭内卫生间、厨房、卧室等生活场所,以及家具配置、细节保护等做一定的调整或改造,方便居家老年人通行、洗澡、如厕、休息等日常生活。

据了解,2021年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民生工程中,老龄津贴发放12.6万人,覆盖率100%,居家适老化改造346户,完成率106.1%。

2022年,亳州市将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创新民生工程建管机制,发展社区居家养老,促进社会办养老机构发展;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创建托育服务示范机构6家,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5%以上,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开工棚户区改造住房1.3万套,改造老旧小区99个;推进健康亳州建设;繁荣文化体育事业……让越来越多的发展成果惠及最广泛的人民群众。(本报记者武景文/图)

新闻推荐

金寨路快速化改造吹响复工“集结号”

金寨路快速化改造施工现场,呈现出一派忙碌景象。工人们正在清扫临时围挡。◤2月10日,记者从合肥市重点局获悉,...

涡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涡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