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展露新颜 更加宜居宜业 “新开局 新精彩”之城市更新篇

亳州晚报 2022-02-08 09:18 大字

[摘要]“新开局 新精彩”之城市更新篇

改造后的溪桂山庄小区风景宜人的窑鸿沟景观带

老旧小区改造稳步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进行、新增绿化面积390万平方米、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建成投用、启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内联外畅”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过去一年,亳州市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让城市面貌又一次展露新颜,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城市品位大幅提升。

过去一年,亳州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获评国家城市体检样本城市。亳州城市环境更宜居,百姓生活更幸福!

城市更加宜居宜业

桂树环绕着新建的小亭子、新铺的沥青路面整洁平坦、路面画上了停车位,连外墙也粉刷一新……改造后的市区溪桂山庄小区已换上“新面貌”。

溪桂山庄小区居民刘先生说,他自1999年入住该小区,20多年来,眼看着小区由于无人管理,日复一日地变得脏、乱、差,景观池成臭水沟、杂草丛生、车辆乱停……居民怨声载道,2021年11月底,小区改造完成后,不仅解决了这些问题,还保留了原有的桂树,增加了休闲娱乐的地方,居民们非常满意。

“改造了小区的道路、管线、雨污管网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楼道出新、墙面出新,新建了亭台、增添了健身器材,小区可以说是大变样了。”溪桂山庄小区保安蔡玉和说。

道路宽了、车位多了、建筑新了、花园美了……近年来,亳州市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补齐民生短板、增强群众获得感和提升群众满意度的重要途径,让城市的很多老旧小区变了样。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亳州市61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面积90万平方米。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推进,新开工棚户区改造项目10426套、开工率106.1%,建成14560套、完成率117%。

窑鸿沟景观带于2021年10月份通过竣工验收开放,让亳州市民又多了一个休闲好去处。而在过去,窑鸿沟和窑鸿支沟河道淤积堵塞严重,基本失去排涝能力,河道两侧无植被,整体风貌杂乱,缺少景观效果。

“整治后,河里的垃圾、淤泥被清走了,河面变宽了,河水变清了,岸边还建了绿化带,经常有人开车到这里玩。”附近正在修补绿化带的一名工人说。

此次治理包括窑鸿沟与窑鸿支沟两条河道。经过治理后的河道基本满足汛期排涝需求,景观则根据周边用地及高铁板块等特点进行分段打造,河道两岸布置滨水步道、亲水平台和活动广场,配合简约植物景观,以改善周边居民生活环境,满足周边居民休闲健身需求。另外,窑鸿沟毗邻高铁南站,还具有构建片区生态网络、提供绿地休闲空间的重要作用。

绿色使城市更宜居,让社会更和谐。随着亳州城市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我们身边的绿色越来越多,越来越浓。

2021年,亳州市通过河道治理、水系沟通、活水工程、河岸绿化等,城区内河水质明显改善,沿河景观绿化面积大幅增加,两岸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大力推进道路特色绿化建设,实施公园项目建设,2021年建成公园、景观带等项目52个,新增绿化面积390万平方米、绿道55.3公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让亳州这座城市更加宜居,让群众的幸福感不断被刷新。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去年夏天,受台风“烟花”影响,亳州市自南向北出现强风雨天气,强度与2018年夏天的“温比亚”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市区248处易涝点均未出现严重积水,主城区城市道路均正常通行。“城市看海”问题基本解决,赢得了群众的普遍赞誉。

过去,每到夏天下雨,市区经常出现内涝积水现象。然而去年夏天,市民欣喜地发现,小区和街道积水越来越少,“城市看海”的尴尬景象已很少出现。

近年来,亳州市下大力气治理“城市看海”,自2018年以来,共投资5.3亿元,完成河道治理39.5公里、修复水体95万平方米;投资6.3亿元,完成22条主次干道、46条背街小巷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共改造管网91公里、整治易涝点248处。

2021年以来,亳州市中心城区又谋划了70条背街小巷、总长约60公里雨污分流改造任务。治理“城市看海”,亳州市一方面提升城市排涝的“内功”,另一方面还不断提升防汛排涝信息化“硬实力”。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等科技手段,亳州市先后建成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地下管网安全运行监测平台,不断提升城市防汛排涝信息化水平,实现科技助力,智慧防汛。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停车乱、停车难的问题日益凸现,城市停车问题成了广大市民关注的焦点。2021年,《亳州市中心城区停车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市区将规划建设188处停车场,可提供泊位总数为33301个。

根据《规划》,主城区停车分区分为三大类,一类区为老城区,二类区为涡北片区、亳州高新区片区、谯城经开区片区(部分)、亳芜产业园片区(部分),三类区为谯城经开区片区(部分)、亳芜产业园片区(部分),实行差别化停车政策。一类区,制定高标准停车费率,加强违章处罚力度,加强公共停车设施规划,设置夜间路内停车位,加强停车管理和智能诱导;二类区,调整建筑配建指标,调整停车收费标准,鼓励社会投资停车场建设;三类区,适度提前预留停车设施用地,严格执行配建标准适度提高外围停车配建指标,规划预留停车场发展用地。

“以前出门就怕去老城区,停车太不方便,现在新划了许多停车位,增加了停车场,出行更加方便了。”家住亳州高新区的市民卢硕说。

城市承载力大幅提升,功能更加完备。2021年,亳州市启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安装物联感知设备2449套,建成城市地下管线地理信息系统和安全运行监测平台;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建成投用,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达3200吨;新建5G基站844个,总数达2144个;新型城镇化加快实施,高铁新城、涡北新城建设成效明显,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18平方公里;开展文明城市创建系列专项提升行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区环境整治、公共服务提升、公共秩序维护等方面得到了很大改善,市民幸福感不断提升。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获评国家城市体检样本城市。

城市发展再绘蓝图

作为一条城市快速路,三清大道正在建设中,它南起S309线,北至G311线,全长14.12公里。全线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兼具城市快速路功能,计划2023年6月完工。

“三清大道承载着打通城市外环线的任务,将改变多年来东外环不通的历史。”市重点局道桥处处长李博表示,三清大道将搭建亳州市路网的又一条骨架,完善中心城区基础设施,极大地改善亳州市的交通条件,缓解亳州市路网的交通压力。

路,折射着亳州中心城区的大建设大发展。2021年以来,亳州市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完善城区道路交通内联网络的同时,聚焦“外畅”打通多向出亳大通道,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019年12月1日,商合杭高铁通车运行,亳州人民多年的高铁梦终于成真。两年多来,在家门口乘坐高铁去远方,已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

2021年12月16日上午,亳州机场正式开建。作为国家民航发展布局规划和民航建设规划的重点项目,亳州机场总投资约10.8亿元,航站区按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650吨目标设计,配套建设通信、导航、气象、供油、消防等辅助生产设施。亳州机场的建设,对于进一步提升亳州交通区位优势,促进亳州文化旅游客源的开发、现代中药产业发展和品牌展示,具有重大意义。

与亳州机场同时开工的,还有亳蒙高速公路二期(涡阳至蒙城段)、徐淮阜高速公路亳州段,总投资179亿元,预计全部于2024年完工。

道路畅了,环境美了,河流清了,城市更有质感……亳州这座城市的内涵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回顾2021年,亳州交出了城市更新的亮眼“年度答卷”,实现了“十四五”的精彩开局。着眼2022年,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亳州市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计划,让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2022年,亳州市将做美做靓中心城市。精心编制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优化重点片区、重要节点城市设计,一体推进西部片区、涡北片区、涡河滨水片区更新项目,增强高铁新城、涡北新城功能,加快道东片区成片开发。实施市中心城区重点城建项目100个,建成三清大道、汤王大道涡河隧道等路桥工程,实施魏武大道、希夷大道等4条道路“白加黑”改造项目,启动光明路和药都大道东延及跨涡河大桥、古井大道北延工程。建设“城市大脑”,开展市中心城区电动三轮车治理,加强停车管理、物业管理、社区管理,推进背街小巷改造、雨污分流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绿化水平,实施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展望未来,作为连接中原与长三角的桥头堡,亳州正在实施“六一战略”,打造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站在新的起点,亳州将再出发,向着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阔步挺进,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让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在家门口“升级”。(本报记者曾莹莹见习记者丁圆文/图)

新闻推荐

店集镇从严落实棋牌室暂时关停工作

本报讯涡阳县店集镇迅速行动,对全镇棋牌室、麻将馆进行深入摸排和登记上报工作,并及时将暂时关停通告下发到棋牌室、麻将馆...

涡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涡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