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每一位“拼过命”的人

亳州晚报 2021-01-04 08:32 大字

“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栏目截图“新春战‘疫’”栏目截图

2020年,记忆从春节开始深刻。这是一个特别的新年;这是一场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战斗;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场全民参与的“疫情防控阻击战”迅速在亳州大地打响。本报记者奔赴抗疫一线,用镜头与手中的笔记录下了一个个动人故事。

致敬!逆向而行的“白衣战士”

自2月3日春节假期后的第一天起,本报相继推出了“新春战‘疫’”、“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栏目,全体记者奔赴一线,挖掘了许多在抗疫一线的先进人物事迹。

涡阳县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护士长刘伟兰1月30日接到任务负责涡阳县确诊新冠患者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工作,刚开始工作时,她连续忙了30个小时才有时间睡觉,现在依然平均两天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亳州市人民医院保健科护士长陈琳一直奋斗在抗击疫情的前线,协调物品、人员,联系各相关部门,她一天要打六七十个电话,但不曾给家人打过一个;亳州市人民医院影像中心工作人员蒋小芳连续工作10个小时后,身体终于承受不住,晕倒在了操作台上……在这场战役中,有很多医护人员在年夜饭饭桌上、在和家人团聚的过程中紧急赶回医院,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赛跑,以近乎不眠不休的工作热情抗击疫情,救治病患。

一篇篇来自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报道通过报纸、新媒体发出后,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网友在本报微信公众号留言,为医护人员加油打气,为他们的奉献精神感动。

感动!“平凡力量”的勇敢与温情

除了医护人员,还有社区干部、退伍老兵、公安民警、主动来到抗疫一线服务群众的志愿者及我们身边的普通群众,《“亳州好人”投身战“疫”》、《在京亳州老乡为家乡捐赠近3万只口罩》、《1200多名青年志愿者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男孩拿压岁钱买口罩送民警》……记者走近不同群体,也记录下了发生在他们之间的感人故事、温暖一幕。在“新春战‘疫’”和“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栏目中,本报累计采写编发有关疫情的稿件约800篇。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旗高高飘扬!2月7日,本报推出了“一线纪事—‘战疫’先锋”栏目,聚焦奋战在亳州市疫情防控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记录他们的感人事迹。

谯城区华佗镇邢阁村王店子自然村村干部、党员王全生,在疫情期间顾全大局,简办母亲丧事,带头树新风;党员刘浩推迟婚期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并拿出酒席钱购买防疫物资……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一个个普通党员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汇聚起众志成城、齐心战“疫”的磅礴伟力。

感谢!荣誉背后的坚守与奉献

在这场特殊的战役中,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日夜奋战,各级干部职工挺身而出、日夜作战,人民群众主动配合、日夜参战,记者们也亲历了战“疫”一线的生死时速,记录着亳州战“疫”力量的勇敢、坚定和感动。

在这场战疫中,各行各业涌现出了许多的先进人物,如张孝飞、闫芳芳、师庄捷等,受到了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表彰,作为记录者的本报一线女记者李锦文、刘景侠、汝平等也被市妇联评为“亳州市最美抗疫新闻人”,本报记者李鹏获得了“安徽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荣誉背后,是争分夺秒的坚持,是默默地奉献,是责任与担当。感谢每一位为抗疫努力过的你们。在这场战役中,每一个岗位上的每一份坚守、每一份温情与每一份努力都会为抗击疫情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记者曾莹莹)

新闻推荐

拖欠父母赡养费成“老赖”

老人领到赡养款本报讯“老人家,这是您二儿子给的两年赡养费12000元,您拿好。”12月23日,涡阳县人民法院成功执结一起赡养纠...

涡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涡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