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走越宽的路 ◎张凤

亳州晚报 2019-07-29 08:37 大字

[摘要]◎张凤

年前回老家的时候,发现一条宽敞平坦的水泥路从我家屋后直通向村外,和村外的水泥路相连,一条接一条,村村相通。看着这条路,不由思潮起伏……

小时候,村里通往村外的路很窄,窄到只能两个人并行,再多一个人就会被挤到路两旁的庄稼地里去。上小学时,我和小伙伴们每天就走在这样的小路上。晴天,小路上是平坦的、光滑的,我们奔跑着,跳跃着,一路撒着欢向两公里外的学校跑去。赶上雨天,小路就会变得泥泞不堪。一脚下去会踩出一个深深的脚窝,而且浑浊的泥水四溅,这时,我们走路必须拉开距离,再也不敢手拉手行走了。若是夏天还好,大多是暴雨,来得急去得也急,赤脚踩在泥水里的感觉还是挺舒服的,春秋天和冬天的时候,踩在泥水里的滋味就让人相当痛苦了。

小路最怕连阴天,我们最怕这样的小路,补了布丁的胶鞋时不时地就灌进了泥水。寒冬腊月,冰雪融化后的小路照样泥泞,胶鞋里的脚趾头常常疼得麻木到不像是自己的。这样的小路我一直走完整个小学阶段。

我上初中时,一天上学时看到来了一些人,给小路两旁撒了白石灰,据说政府为了便于村民出行,要把小路增宽加厚。过了几天,果然家家户户都出动了劳力,在小路的两旁挖了小沟,土全部包到路面上,又用轧路机轧得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路走起来真舒心,可以撒着欢跑,也可以坐在自行车上蹬得飞快,感觉学校和家的距离瞬间缩短了。只是阴天下雨的时候,路仍然会变得软绵绵的,仍然有泥水四溅,自行车就没法再骑了。但比起以前的路来,还是方便了不少。

初中毕业后,我在村小当了一名代课老师,每天仍奔波在这条小路上,这时的小路再次发生了变化——在原来的路基上又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砂礓,我们喊这样的路为砂礓路。砂礓路真好啊!即使是雨天,脚底下也不会粘上泥的。那几年,我自感知识浅薄,能力不足,唯恐误人子弟,所以每周末都去市里的教师进修学校进修,当时学习劲头很大,每个周末风雨无阻,在这条砂礓路上我整整奔波了三年。

当时去市里的交通极为不便,交通工具只有机动三轮,每天只有一个班次,错过了时间,要么去不了,要么回不来。每个周末,无论寒暑,我都会早早起床,唯恐误了车,耽误我的学习。

记得有一天下大雨,等放学后我赶到临时停车点时,回家的三轮已经走完了,没办法,我只好搭乘去涡阳义门一路的客车了,等车到达回丁固的路口时,天已擦黑了,下着雨,还要步行五六公里才能到家。当时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回家的小路上,心里充满了深深的恐惧感。两旁的玉米高过我的头顶,雨滴打在玉米叶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河沟里偶尔传来几声蛙鸣。我想,如果这时有人陪同,肯定是非常浪漫的一次雨中之旅,可偏偏这时路上连一个人影也看不到。雨声和蛙鸣反倒衬得四野愈发寂静,这种静在一个人独自行走的路上就显得有点瘆人了。天色越来越暗,我加快了脚步,小跑起来,等我连走带跑地到家的时候,浑身已经湿透而且溅满了泥水。看到家里透出的灯光我的眼泪也随着满身的汗水和雨水一块流了出来。这样的路我真的不想再走第二遍了。多希望农村的路也能和城里的路那样,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人来人往的啊!

再后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乡村大地,农民进城务工成了新的潮流。随着孩子的增多,开支也相应增大,家里的二亩地已不能糊住我家几口人的嘴。实在没有办法了,我们带着孩子从乡下来到了市里,自此,由于交通不便和那条路逐渐疏远了,只有逢年过节或收种庄稼的时候才回去看看。

经过几年的打拼,我们手头渐渐宽裕了,为了回家方便,我们买了辆面包车,每到周末,我们一家人就开着车子沿着那条路回老家看看老人,顺便收拾一下地里的庄稼,有了车下乡真的方便了不少。只是阴天下雨的时候,被轧得坑坑洼洼的砂礓路还能勉强走,村头的土路还是不能走车的,稍有不慎,陷在泥泞里就出不来了。

现在,随着“村村通”惠民工程政策的实施,村与村之间连成了一张巨大的网。不但通往村外的那条路变成了水泥路,而且村里家家户户门前的小路也都铺上的石子,不管什么时候,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阴天还是下雨,只要想回家,说走就走,再也不怕阴雨天了,再也没有泥泞了。

祖国富强了,老百姓的路也越走越宽了。

新闻推荐

“中国好人”王爱民 守护烈士二十年

涡阳县石弓镇西关村的王爱民,默默守护60多座无名烈士墓,被当地村民传为佳话。王爱民的父亲曾是一名红军战士,自己也参...

涡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涡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