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山朝禹路 □李焕俭

蚌埠日报 2018-04-17 01:20 大字

朝禹路 诚意侯 摄

说起涂山朝禹路,登山者并不陌生。说起该路的掌故,还鲜为人知。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过涂山,缅怀神禹之功,命建禹庙以镇涂山。从此,朝禹览胜者络绎不绝。久而久之,涂山主峰南坡、西坡出现蜿蜒曲折,通往山顶禹王庙的羊肠小道。这些小道被誉为“朝禹路”。

风雨剥蚀,灾害频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古朝禹路先后坍塌毁坏。1995年,路过怀远到涡阳老子殿进香的香港道教联合会副主席、青松观道长侯宝垣,得知香客游人登涂山朝禹多有不便,慷慨捐资,开凿山石,重新修筑了涂山南坡的朝禹路。新修的朝禹路由两段组成。下段从东海大道入口处到涂山半腰歇马亭下停车场,路宽6米,长2260米,为砂石盘山公路,涂山风景区成立后将其改建为柏油公路;上段起点为歇马亭,终点至禹王宫,长约918米,宽约2.4米。由300余米长的石坡道和600多米长、计1300多级石阶梯组成。石阶梯依山跨涧,劈开悬崖峭壁,直插云雾缭绕的涂山顶峰。

朝禹路旁歇马亭,虽是处不起眼的小石亭,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美丽的民间传说。亭旁有古代遗存系马石。该石为不规则天然花岗岩石柱,高约两米,粗约米许,经千年风雨侵蚀,仍兀然屹立于千年古道旁。宋宁宗庆元初(1195年),管辖涂山地区的濠州州守刘仲光勒石,明定大禹诞辰的农历六月六日,官府须到涂山禹王庙举行祭祀大典。自宋庆元初年起,至元、明、清,历代地方官到禹王庙公祭大禹从未间断。是日,衙役鸣锣,士卒高举宫灯、彩旗,县衙要派出文武官员,列队登山朝禹。朝禹路歇马亭向上,山势陡峭,道路崎岖,攀登艰难。地方官到了歇马亭,可稍事歇息,整肃衣冠,继而徒步登山朝禹。久而久之,官民人等涂山朝禹到歇马亭落轿下马,成为乡规民俗。

相传明朝初年,有位到怀远任职的麻脸武官,依仗自己为大明朝出生入死,战功显赫,骑着高头大马,在大街小巷,耀武扬威,坐骑撞倒老百姓,也不下马道歉。适逢涂山禹王庙会,麻脸武官策马来到歇马亭,一不收勒缰绳下马,二不放慢速度,竟然扬起马鞭“啪啪”几下,打马向山上奔去。“洪归大海,赖禹疏凿。”朝廷命官到了歇马亭不落轿下马,那还了得,岂不是目中没有万民崇敬的治水英雄大禹?岂不是看不起地方父老乡亲?庙会过后,乡绅民众以此为由,结伙串联具名,将这位高傲自大的“六叶子”告到凤阳府衙。知府见诉状事实清楚,有理有据,又听说知县对其都难以管束,心想不给这个麻脸武官点教训是不行的。于是将这位武官传到府衙,当面训斥道:“古语云‘入乡随俗\’,你是朝廷命官,到怀远也不是三日五日,这个道理难道不懂?”于是奏请上司罚其俸银两个月,又将其调离怀远,沸沸扬扬的民愤方得到平息。明朝万历年间,两淮盐院谢正蒙奉旨巡视涂山,下令重修禹王庙,在每年“六月六”官祭大禹涂山庙会的基础上,又增加“三月二十八”和“九月九”二次庙会,官祭大禹的活动比往日更加隆重。文官武将到歇马亭落轿下马成为雷打不动的规矩。歇马亭因之遐迩闻名。今歇马亭下辟有朝禹路停车场,面积两千多平方米。停车场临近悬崖的地方,有汉白玉护栏观景平台。登台仰视涂山,禹王宫云雾飘渺,掩映在绿树丛中;俯视淮河,荆涂大峡谷汇纳百川,烟波浩渺;荆涂淮河大桥,如长虹饮涧,跨越滔滔淮水,飞越荆涂二山。桥上铁马奔驰,桥下舟来船往。涂山览胜,江山如画,令人心旷神怡。停车场北侧禹文化浮雕墙,集中再现了大禹涂山联姻、劈山导淮、过门不入、击杀水怪、地平天成、万国朝会的宏大场景。

1996年涂山南坡朝禹路建成后,年过八旬的侯宝垣道长带领30多名弟子,从歇马亭下车,拄着拐杖,登上了海拔338.7米的涂山顶峰。在禹王大殿,侯道长让弟子们换上崭新的花道袍,按照我国道教礼仪,奏起了道家音乐,唱起了道家颂歌,在大禹像前跪拜叩首,为涂山民众做了场祈福道场。

新闻推荐

再难也要找到平衡点

□熊苗上周,安徽涡阳“五周杀人案”再审宣判引发关注。这桩案件可谓曲折,除了有罪推定、存在逼供嫌疑、片面依赖口供等“冤案”的共性,该案受到庭外因素影响前后审判结果完全不一致,是其离奇...

涡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涡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