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小麦种出致富新希望
种植新品种收益有保障
3月20日上午,涡阳县楚店镇楚栗村麦田里,绿油油的麦苗随风轻舞,散发勃勃生机。该镇到家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栗时晴带着技术员正在为种植户指导黑小麦防疫技术。到家食品为栗时晴的父亲创办,他既是当地黑小麦种植的发起者,也是通过发展新兴种植和加工产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功臣。
“现在小麦容易旺长,新拔节的麦苗尖易泛黄,这时候一定要做好防疫工作……”当日,栗时晴和技术员正为村里的黑小麦种植户孙东明指导防疫技术,孙东明边听技术员讲解边询问解决办法。
60多岁的孙东明是到家食品的工人,又是村里的黑小麦种植大户,通过大面积种植黑小麦,他成了村里首批脱贫的村民。
“我种了20多亩黑小麦,这种小麦虽然产量低些,价格却是普通小麦的两倍多,平均亩产收入能提高30%以上。”孙东明说。
在楚栗村,像孙东明一样通过种植黑小麦脱贫的种植户不在少数,他们的种植热情就源于到家食品有限公司提供的政策保障。
“黑小麦是公司的主要原料,我们除了发展自己的种植基地外,还鼓励农户自己种植,由公司统一为其提供种子、肥料和免费技术培训,收购价格每公斤也比市场高出0.1元左右。”栗时晴说,对于没有资金购买种子和肥料的贫困户,公司则采取先记账、后扣除的方式,等到收获时再原价扣除。
作坊主变身致富带头人
栗锋是栗时晴的父亲,也是到家食品的创始人。90年代,栗锋还是村里一名面粉加工作坊主,靠一台打面机,一杆秤,养家糊口。
“那时,做这个行当的不多,附近村庄的人都把小麦送往这里加工,虽然挣钱不算多,但在村里也算是小有名气的万元户。”栗时晴告诉记者,父亲当时并不满足,而是琢磨着怎么样让大家都有挣钱的门道。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电视上了解了黑小麦,后又几次到外地考察黑小麦种植技术和收益情况,回来后便带头试种,并迅速发展了几百亩种植基地。为解决销售问题,他还在家门口创办了集黑小麦种植、收购、加工于一体的食品加工企业。
当时,栗时晴并不明白父亲为何要那样做,后来才知道,他心里一直怀揣共同致富梦想,想尽力改变楚栗村现有的农业经济状况。
据悉,楚店镇楚栗村位于涡阳县最南端,是小麦种植大村。因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小麦出售成了难题。愿意进村收购的商家,一般都把价格压得低低的,致使农户收入减少,种粮积极性一直不高。外出打工者一波接一波。
如今,到家食品公司规模逐渐壮大,而村里的黑小麦种植户也越来越多,他们都成了到家食品的原料供应商,收益也比普通小麦要高。
家门口就业拿兜底工资
张子英是楚店镇后栗村村民,老伴患有冠心病,儿子和儿媳长年在外务工,她在家照看两个孙子上学,生活一直很拮据。五年前,他和老伴双双成了到家食品种植基地的工人,帮忙拔草、收种等。2014年,老两口顺利实现了脱贫目标。
“工时灵活,每人每月兜底工资1800元,多劳多得。现在我们每月收入在4000元左右,还不耽误照顾孙子,在家门口有这样的收入,真好!”张子英笑着说。
另一位贫困户栗李氏比张子英的收入还要高些,她除了在种植基地的打工收入外,还把4亩土地流转给了到家食品有限公司,每年又多了3200元的收入。
“在基地打工的都是年龄稍大,劳动能力稍弱的贫困户,在车间打工的,月收入基本都在3000元以上,技术工每月又可以多收入1000多元。”栗时晴告诉记者,公司自建立起来后,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者返乡就业,不少贫困户实现了脱贫目标。
到家食品自建立之初,就以扶贫为目标,用工时优先考虑贫困户。目前,该公司已为当地提供了120多个就业岗位,其中贫困户占70%左右。
(蒋庆章 记者 郭玉岩 文图)
新闻推荐
8岁女孩小雨站在涡阳县人民法院大门口。孩子:他们没尽到抚养义务,面临辍学窘境母亲:无力独自抚养孩子,丈夫未尽义务父亲:自认为很称职,希望5年离婚案自此结案11月14日,站在涡阳县人民法院的大门口,8岁女...
涡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涡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