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加入合作社 种田很省心 □本报记者 朱明光 孙倩

亳州新报 2011-10-17 17:31 大字

地点:涡阳县陆杨村巩韩庄

时间:10月16日下午

这次走基层,记者住在陆杨村巩韩庄村民巩效飞家中。10月16日下午,趁着晴好的天气,巩效飞夫妻俩忙着把收回家的玉米棒子进行脱粒。

巩效飞一个电话叫来了一台玉米脱粒机,这台脱粒机是村里的一名木耳种植户家的,专门为农民进行脱粒。“不收一分钱脱粒费,他们只要打下的玉米芯。”巩效飞告诉记者,玉米芯对于普通农户来说是垃圾,但可以作为种植木耳的材料,“脱粒后,他们拉走玉米芯,我们省了脱粒钱”。

不一会儿,木耳种植户的脱粒机就开进了巩效飞家的院子,随着机器的轰鸣,玉米粒从脱粒机中不停地涌出,不到半个小时,2000多斤玉米棒子就完成了脱粒。“三四年前村里没有玉米脱粒机,全靠手工,至少要两个月,太麻烦了,费事得很。”巩效飞说,正因如此,以前他很少种玉米,“有了机械,大家都爱种玉米了。特别是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啥农机都有,种田省心多了。”

巩效飞说的农机合作社是陆杨村向海农机专业合作社,由村民自发成立,村支书巩向海兼任社长。这个于2008年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拥有46台大中型拖拉机,80多台多功能联合收割机,600多台各式农机,旋耕、播种、施肥、喷药、收割样样都能。陆杨村16个自然村,1237个农户全部入社,13000亩地都交给合作社料理。

在巩效飞家,记者也看到了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他也是合作社的成员之一,每年仅靠这台“大联合”就能收入四五万元。

“正是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其他的村民纷纷要求加入。”在巩效飞家,村支书巩向海告诉记者,“种地哪个农民都会,但要想高产,耕地需要深耕50厘米,施肥要对土壤进行检测、播种要控制行距播量,一家一户的农民就达不到这个要求了。 ”

巩向海说,大型农机的广泛应用,不但直接促进了粮食的高产,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还将现代农业的先进理念、管理方式、生产技术等带入了乡村田野。

玉米脱粒机助秋收。

新闻推荐

我是一只小蜜蜂 ○张家宝

“孩子,起来了。”原来是妈妈在叫我起床。妈妈说:“我和爸爸要去看望朋友,今天你自己去采蜜吧。”我回答:“好的,放心吧。”我换上心爱的黄黑相间的马甲,提着我的小竹筒便出发...

涡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涡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