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家里添一口人父母背一身债

亳州新报 2011-10-21 17:30 大字

这张全家福的背后,有朱青侠的幸福,也有她的辛苦。相框里有儿子的结婚照、全家福,每一个笑容都很灿烂,朱青侠夫妻艰辛而又快乐着。

迎娶一个媳妇要花20余万

地点:涡阳县新兴镇兴南村张浅庄

时间:10月20日

彩礼,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一种婚嫁风俗。大凡经历过出嫁、迎娶的家庭,都要先过彩礼这一关,只不过是数量有多有少罢了。然而,在旧习俗和攀比风气的影响下,结婚彩礼也是水涨船高。为了应付高额的彩礼,一些村民不仅要拿出全部存款,还要东拼西凑,甚至贷款。

张浅庄,一个只有20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80%的迎娶家庭都要为家里添一口人而背上债务包袱。礼金6万元起步,定、要、娶三礼共需花费3万多元,且“不盖楼房新媳妇不过门”,这让一些准新郎背上了心理负担,也逼得父母在媳妇进门后就要踏上打工路。

在张浅庄一座座破旧低矮的瓦房中,不乏会有一些崭新的二层小楼伸出头来,墙面或是贴着瓷砖,或是粉刷得雪白。然而,这些新房大门多数上了锁,个别贴在门外两侧的红喜字尚在,只是颜色有些暗淡。

该村负责人潘明礼说,这些新人在结婚后大多选择外出打工,很少有人在家,新人走了,新房也就空了下来。

在潘明礼带领下,记者来到朱青侠家,一栋二层小楼。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5年前结婚,如今已有一儿一女,小儿子去年下半年结的婚,客厅墙壁相框内还挂着小儿子结婚时照的全家福,而这些照片来的可不易,花费了她两口毕生心血,还欠了十多万元外债。

朱青侠和大儿子一起住,儿子、儿媳妇都外出打工,她和丈夫在家一边经营楼板生意,一边照顾5岁的孙女和刚会走路的孙子。“我们这边彩礼重,娶一个媳妇,差不多要花20多万。”朱青侠坐在凳子上,一边给孙子喂饭,一边说。

去年,她的小儿子结婚,礼金拿了6万元,在定亲、要亲、迎娶三次礼节中,分别送给女方20箱白酒、20箱啤酒、10条烟、一头猪、一只羊、10多斤牛肉、6只板鸭等,外加一栋二层楼房,“没有钱借也得让儿子结婚,都是这样,父母没有娶儿媳妇不欠钱的。”

媳妇进门父母踏上打工路

朱青侠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般家庭,家里最多也就10多亩地,一年两季农作物,除去肥料、收割等开支,能剩六七千块钱,两口子全都外出打工,省吃俭用,一年也不过结余两三万元,这样,一个家庭一年收入不足四万元,娶一个儿媳妇就要20多万,得拼死拼活干五六年,家里若有两个孩子,更是有还不完的债。

走出朱青侠家,记者来到村民张兴宇家,却吃了闭门羹,“前些天还在家呢,估计是种上麦又出去了”,潘明礼说。张兴宇就一个儿子,前年结的婚,迎娶完儿媳妇,家里算算欠了十多万元,无奈之下,都已50多岁的老两口又踏上了打工路。

“光靠种庄稼攒不住钱,欠的钱都是爹娘的。”一位年轻婆婆李女士,今年才43岁,孙女就三岁了。同样,为娶儿媳妇,家里欠了几万块钱,丈夫常年在外打工挣钱还账,她在家照顾孙女和10岁的女儿。

走访中,记者在村头路边经常遇到三五一堆聊天的村民,他们中50岁以上的女性居多,不少人孙子已经十多岁,债还没还清。他们说,小两口婚后便外出打工,手里也有些积蓄,可从来不替父母还账,“我们也不能强逼,儿媳妇会不高兴,只要他们过得好就行。”

攀比风下彩礼水涨船高

潘明礼已经76岁,在村里颇有威望,且是周边闻名的媒人。“这些年,村里经我介绍成的媒就有四五十对,彩礼可以说是年年涨。”有着多年说媒经验的潘明礼对他们村的彩礼行情了如指掌。

潘明礼说,十多年前,村里结婚彩礼并不多,礼金最多不过两万块钱,聘礼也没有酒、烟等,只要象征性地拿点肉、鱼就行了,房子没啥要求,不需要盖新房,只要能住就行了。

然而,近几年,随着外出打工村民增多,视野开阔了,经济条件好些了,胃口也变大了,楼房、礼钱也慢慢变高、增加。“给得多,男方女方都有面子,在这种攀比下,就是女方不要,男方也会打肿脸充胖子有模有样地办事,因此,彩礼越比越高,债务也越来越重。”

“现在彩礼都是明码标价,底价基本上是6万。”采访中,几位村民告诉记者,女方索要彩礼的多少,一般要看男方家里有没有楼房,兄弟几人,“男方家里盖有新楼房的,彩礼钱就少一些;没有的就多些。兄弟多的,彩礼钱也多。”另外,女方父母知礼的,会将一部分彩礼作为陪嫁送给女儿,当然这些钱不会帮男方父母还债。

村民同感生男不如生女好

“有时想想,感觉结婚就像交易,媳妇是用钱买来的,心里挺不是滋味。”采访中,碰到一位刚打工回来的青年人,他已经二十五六岁,在村里算是大龄青年。“挣够了就结婚,就是欠也不能欠太多,自己若是个女的,爹娘也不用这么拼命干活了。”

聊天中,记者偶尔会听到类似言语,“在我们这,家里有两个男孩,算是倒透霉了,若有俩闺女,那算是享福了。”言语中可以听出,在巨额彩礼压力下,农村几千年的重男轻女观念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为了不欠债,少打几年工,他们渐意识到,“生个女娃比男娃好。”

在当地,如果一个家庭有两个儿子,两场婚礼之后,“双喜”可能变成“赤贫”,而若有两个女儿,则就是喜上加喜。

潘明礼告诉记者,彩礼负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不少计划生育难题,“小孩结婚花费太大,以前要生就生男娃的观念在转变,现在家里若有两个男娃,你就是不罚款她也不会生了,一家最多就两个孩子,三个孩子的家庭很少了。”

(记者 丁静 刘心珠)

结婚是幸福而不是包袱

■记者手记

在张浅庄,记者走访的十多位婆婆、公公都是债务缠身,给儿子盖房子、娶媳妇就是任务和责任,而身为父母,若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在当地会被“戳脊梁骨”,即便因高额彩礼背上了沉重负担,大部分也有苦说不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新人在结婚之前就约定好,婚前的全部债务由老人偿还,被逼无奈,年过中年的父母也要踏上打工路。面对水涨船高的彩礼,许多村民都表示无奈,经济状况本来就不好,动辄几十万元的婚姻,对他们来说是个天文数字,娶妻也随之变成了“买”妻。

在农村,订婚收受彩礼更有这样的原因:一是相互攀比,以比彩礼高低来决定女方的优劣。一些人认为嫁女儿收彩礼是应该的,给的彩礼越多女儿就越显金贵。反之,如果嫁女儿男方没有给彩礼钱,别人便会认为女方有问题,正是这样的攀比之风使得嫁女儿收取的彩礼水涨船高;二是“拆东墙补西墙”。有些人认为儿子娶老婆要付一定的彩礼钱,嫁女儿收取彩礼钱也是应该的。用嫁女儿得到的彩礼,刚好可以用来填补儿子娶媳妇这个彩礼缺口。

短期内,从根本上除去重彩礼习俗还不现实,有关专家建议,彩礼应在合理的基础上,视对方经济情况和能力而定,让家庭和睦,让婚姻幸福。

(记者 丁静 刘心珠)

新闻推荐

玉米芯变废为宝

木耳种植大户杨兴发正在晾晒玉米芯。本报讯(朱明光)近日,记者在涡阳县高炉镇陆杨村看到,这里的村民告别了用玉米芯烧火做饭的历史,脱粒后的玉米芯成为当地木耳种植户的...

涡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涡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