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空巢的守望 走近农村留守老人

亳州新报 2011-10-24 17:30 大字

每一位留守老人的背后都承载着对儿女的牵挂。

□记者 刘心珠 丁静

幼儿园一样的家

吃完午饭,孙彩英开始看着孙子们做作业。

串门聊天成了留守老人排遣寂寞的最好方式。

本报记者在苹果园里采摘苹果。

地点:涡阳县新兴镇兴南村张浅庄

时间:10月21日上午

他们一边佝偻着身躯劳作于阡陌之间,一边还要隔代抚养孙子孙女。他们在默默操劳的同时,内心还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生活的各种压力以及孤独和寂寞。半年,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无法与自己的儿女团圆。这群老人被称为“留守老人”。

新兴镇兴南村,这个拥有600多户人家的村子里,有留守老人在家的将近400户。近日,记者在这个村子里,近距离接触了一些留守老人的生活,深入探访了他们的心灵世界。

早上6点,天刚蒙蒙亮。几声鸡鸣后,村庄屋顶上方冒起几道炊烟,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和往常一样,孙彩英早早地起了床。她要为孙子孙女准备早饭并护送老大和老二去上学。孙彩英已年过半百,这些年,她目送着自己的丈夫和三个儿子一个个离开家乡去外地打工,如今,家中只剩下一个空旷的大院子和两间老屋。

在孙彩英家院子的墙上,有用粉笔写着的“单双双、单文娜、好好学习”等涂鸦字样。这些都出自她的大孙子单双双之手,双双今年8岁了,在读小学二年级。单双双说:“前段时间地里的活比较忙,奶奶没时间送我上学,我就带着妹妹文娜一起去学校。”

孙彩英共有5个孙子,1个孙女,这些孩子最大的8岁,最小的只有3岁,全部由她一个人来抚养。同村的邻居经常开玩笑对她说:“你们家简直就是个幼儿园啊。”“那有什么办法呢?只有我有时间照顾这些孩子啊。” 孙彩英总是笑着说。

再细心的照顾,也有百密一疏的时候。前几天,孙彩英在厨房里做饭,年龄最小的孙子单浩朋不小心打翻了水杯,烫伤了手指。小孙子哭了半天,这也让他的老奶奶非常心疼。“孩子太多,年龄又小,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有限,做到面面俱到真的很难。”孙彩英无奈地说。

串门聊天打发寂寞

送过大孙子大孙女到学校,孙彩英带着两个小孙子在村子里转悠,她说这一段时间身体状态不太好,就送走了两个孙子去了他们的外婆家。

秋末的天气凉爽舒适,温和、慵懒的阳光照耀着这个小村子。在张浅庄,有一条悠长的小路,两旁长着高大的梧桐。梧桐叶一片接着一片的从树上掉落下来,阳光穿透密密麻麻的树枝映照在土地上,一切充满着静谧与祥和。

村口的一家小卖部门前,六七个老年人正坐在门口晒着太阳,聊着天。看到孙彩英走了过来,立马开始有人吆喝:“幼儿园的园长来了啊!”随后便是一阵笑声。

她们全都是留守老人。串门聊天成留守老人一天中最高兴的事。“我小孙子考了第一”、“再过两个月,我儿子就该回家喽”……家中的孙子孙女和外出打工的子女总是老人们最常聊起的话题,只要在一起,她们就像一家人一样,无话不谈。

一位名叫宋兰英的老人说,前段时间刚把小麦种上,现在地里的活儿比较清闲,没事的时候,大家就喜欢聚在一起聊聊家常。她一边说着,一边忙活着手中的针线活儿——那是一件正在给小孙女织的新毛衣。

老人们说,儿女一年到头都不在家,没人陪自己说话,唯一可以打发寂寞的就只有这些街坊邻居。“大家处好了,以后生活上有什么不方便的,还可以互相有个照应。”

我们能理解子女

大家聊得正欢时,一个身影从村口慢慢走了过来。“老王来了。”

看到大家正在拉家常,老王停下了脚步和大家打招呼,他放下身上的大麻袋,里面装满了废旧饮料瓶。老王今年快70岁了,儿子儿媳都在外地打工,种完地里的小麦后,他就利用空闲时间,收购一些废品,赚点外快。

“现在人老了,身体越来越不行了,干点活就累。”老王气喘吁吁地说道,“有时候想想,真希望儿子能够待在自己的身边,但一回来就挣不了几个钱了,只要他们能过得好,我能理解。”

老人们告诉记者,基本上天一黑他们就回家休息了,村里没组织老年人的相关活动,家里没有说话的人,闷得慌了,就回屋看电视,但电视里演的什么也基本上看不进去。与他们相邻的都是些老人,要是谁的儿子女儿来电话说哪天要回来,周围的老人都很高兴和羡慕,大家就掐着手指头倒计时。

留守老人 守护一个苹果园

地点:涡阳县新兴镇兴南村

时间:10月21日下午

10月19日,本报走基层记者来到涡阳县兴南村,三天的采访一直住在村里59岁的老人张兴敏家中,他是兴南村书记,千余户村民的致富带头人,也是千余棵苹果树的主人。

张兴敏说,他也是一位留守老人,儿子女儿都在外工作,家里就剩下他和老伴两个人。张兴敏总是很忙,工作两点一线,一个村委会,一个就是果园。

记者即将离开的那天下午,张兴敏兴奋地带领记者来到他一直引以为豪的果园。果园34亩,离成熟还有40余天,每棵树上都是硕果累累,套在外面的塑料薄膜上还贴着“福”、“寿”等吉祥字。

1993年,当地号召村民种果树,新兴镇到涡阳县城沿途路边种满了苹果树,保留至今的仅有他家的34亩。张兴敏说,这些年都是他和老伴两个人守护着这个果园,起初也因为技术、管理不到位,走过很多弯路,但最终还是尝到了甜头。

张兴敏果园的苹果脆而甜,糖分比超市里卖的苹果高出六七个百分点。张兴敏介绍说,普通苹果眼下基本都已采摘,而他的还需要等待40余天,在树上的时间长,吸收的水分、养分便更加充足,自然会更甜。

采访中,刚巧碰到两位慕名前来购买苹果的涡阳女子,“我们开车赶了几十公里的路,就是为了买箱苹果,尝了一口,果然名不虚传,真甜”。其中一位女子,接过张兴敏摘下的苹果,咬了一口,一脸兴奋。

可因苹果还没到成熟时间,糖分、水分尚没达到标准,张兴敏没有出售,俩女孩失落离开。“还差三四十天呢,我手里的订单都已百余份了,不等进超市,熟后便卖个精光。”

这个果园基本都是张兴敏和老伴刘桂兰两个人打理,忙时也会雇一些村里人帮忙。疏果、套袋、剪叶、转果……张兴敏说,每一个苹果,从成果到成熟,都要在他手里摸十多遍,才能到消费者口中。去年,为了更好地宣传保护自己的苹果品牌,张兴敏还专门注册了商标——雪枫牌红富士苹果。 (记者 刘心珠 丁静)

新闻推荐

孔子问礼碑的见证 □牛家栋

■道祖老子生于涡阳实话十说之一长期以来,老子出生地一直有不同说法,争论不休。近几十年来涡阳有关学者联合海内外研老专家经过严密考证,获得大量...

涡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涡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