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子故里探寻岁月痕迹 ■本报记者 汪玉琼/文 张延林/图

亳州新报 2011-05-27 01:36 大字

涡阳县闸北村,一个只有1000多人的小村子,这里散落着很多关于老子的美丽传说。与传说相对应的是,当地村民在文物部门的带领下确实发掘出了传说中的九龙井、古流星园碑记等宝贵文物。

带着对老子的崇敬,记者驱车来到了传说中的老子出生地——涡阳县闸北镇,探访历史遗存和村民记忆中的老子故事。

天静宫:武家河畔道家圣地

从涡阳县城驱车向北约20分钟,跨过悠然流淌着的武家河,便到了老子生态园的大门处。一座高大的牌坊矗立在宽阔的水泥路上,路两旁的绿化树木伸展着枝叶迎接八方来客。

正欣赏车外美景,宏大气派的天静宫闯入眼帘。天静宫门前,几位白发老太太簇拥在树下谈笑风生,前来游览的游客慢悠悠地通过天静宫门前的广场进入天静宫。

71岁的郑继武是天静宫的一名工作人员,同时他也是几十年前的闸北镇郑店村郑店公社书记。面对如今生机盎然的天静宫,郑继武感叹:“以前这座庙叫太清宫,在大家眼里,它只是当地村民建房时的取材之地,他们曾从中挖出大量石碑石条,现在这些都存在博物馆之内。”

那时,天静宫周围全是荒地,公社要盖房子就扒庙取砖。当太清宫只剩下三间房子时,村民的行为被政府部门阻止了,后来成为当地学校的校舍。

郑继武说,小时候他在太清宫门前看到过大钟、石龟和石牛,后来大钟被搬去炼钢铁,石龟和石牛或被用雷管炸烂,或被村民拉去盖房。对于一些石像之类的“鬼神”,也或被砸毁,或被推到河里、沟里。

据史料记载,天静宫始建于东汉延熹八年,初称老子庙。唐王朝以老子为始祖,尊此庙为祖庙,并隆重兴建。在唐宋时期,天静宫规模宏大,建筑辉煌。老君殿居中,其东有天齐庙、问礼堂,南有流星园、圣母殿、九龙井,西有太霄宫、玉皇庙,北有三清殿等,占地3000亩。此后,天静宫毁于兵火,几成废墟。虽元明清以来加以修葺,但清末战乱频繁,殿宇日趋衰落。

原涡阳县文化局副局长胡智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末,老子故里确定的消息在台湾和香港引起轰动,华人成立了重建天静宫筹备委员会,一期投资100万美元重建太清宫。天静宫一期工程1993年开工,1995年竣工,并举行了老君殿落成典礼。二期工程投入1700万港币,包括13组建筑,总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2007年正式竣工,并举行开光典礼。

郑店村:老子的诞生之地

天静宫(太清宫)就位于郑店村的西侧,美丽的武家河东岸。走进村内,几位老人坐在柳树下聊天,不时传来阵阵笑声。

说起关于老子的传说,村民侯翠芳说,他们村子本名“正殿”,是因为那里本是太清宫的正殿所在地,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被大家叫成“郑店”。在郑店周边,还曾有马棚和擂鼓(音译)两个村庄,传说这是当年唐朝皇帝祭拜老子时存马和司号兵驻扎的地方。据当地专家考证,这里就是老子的诞生地,这些村名也是一个佐证。

郑店之所以能吸引世界的目光,与其本地有着完整的历史文化遗存有关系。因为这里不仅有年代久远的太清宫、传说中的九龙井和老子母亲的墓葬,不远处还有老子的追随者尹喜之墓。

胡智说,它们之间的距离相隔很近,而且去年在尹喜墓附近还发现了规模巨大的汉墓群,这些足以证明郑店村在汉代前后是个繁华之地,有着孕育文明的经济环境。

不过,这个村庄不久将迁移至别处。据当地政府有关人员介绍,考虑到旅游开发等需要,郑店村将被整体搬迁。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建设道家文化商业一条街,与天静宫景区连成一片,成为老子文化新的旅游景点。

九龙井:村民讲述发掘过程

据《正统道藏·犹龙传》和多种典籍记载,老子诞生时,“洵水”上空出现千古奇观,“万鹤翔空,飞龙吐水,以浴圣姿,龙出之处,因成九井”。史料记载,老子诞生之处亦为流星园所在地。因此,老子故里应有两大独特景观,流星园和九龙井。

“之前听长辈们说过,村子里藏有九龙井,是给刚出生的老子沐浴的,但没人专门研究。”70岁的郑店村村民马永汉老人对1991年可谓是永生难忘,“从寻找古井开始,到找到第九口井,他一直跟着文物部门进行发掘活动。”

当时,很多井都塌陷了,有几口井因为一下雨就形成坑,比较容易发现,但有两口井的发掘着实费了马永汉几个人一番工夫。四处寻找无果,他们寻访老年人,从他们的回忆中寻找井的踪迹。“依据老人们的回忆,如今盖上亭子的井当时在一个水塘之中,还有一口井被深埋起来,我们在附近挖了50平方米,直到七八十厘米深才发现圈井的砖头。”马永汉告诉记者。

胡智说,1992年将塘内的水抽干,淤泥清理出来后,井就出来了。井边是用陶制瓦圈拼在一起,一共17层。井底清理出数十片春秋时期的红陶片。考古人员确定,该井是春秋时期的井。其他8口井,有3口现代修理过,5口宋代曾重新修筑。

史料记载,每井有一小亭,井口之上为石刻蟠龙井圈。九井之间,用曲桥相连,井浮水中。此外,井上还建有一座小亭,亭内立一块大型石碑,记述老子降生之事和九龙井的来历。

因资金有限,当地如今只在最古老的春秋瓦圈井上建以六角井亭,亭上书有“华夏第一井”字样。记者在现场看到,井口被盖得严严实实,上面的亭子立在水塘北部,井旁的树荫下三三两两的村民聚在一起,他们将此作为休闲的场所,其他井散落在荒地和路边,基本无人问津。

“1992年,当地还出土了‘古流星园\’石匾额一块。”胡智说。

圣母墓:老子母亲白莲子的墓地

在郑继武的带领下,记者在郑店村东北角发现一座高大的土堆,这就是被老百姓叫做老子娘坟的圣母墓。该墓约两米高,墓旁栽种着两棵青松,墓的西南部立着圣母墓的石碑,其正南方有一座香炉,里面还有焚香留下的痕迹。

每到清明时节,当地百姓都前去祭奠,希望她能保佑家人平安健康,这在当地已形成一种传统。根据涡阳县太清宫第三期建设规划,这里将根据历史记载,建造圣母殿。

出天静宫向东行约两公里,有一处尹喜墓,俗称尹子孤堆,为涡阳县所独有。当地人说,尹喜墓以前占地1000平方米,高约9米,宛如小丘。传说尹喜因仰慕老子,嘱其后人将其遗骸移葬于尊师故里。

涡阳县老子文化办公室工作人员尹辉说,解放初期,有个地方干部叫曹林,不懂文物政策,不请示就带领群众扒尹喜墓,想使用墓砖头。此事被上级知道后,立即将其行为叫停。此事件影响很大,称为典故,曾经入选新华词典,“曹林扒墓”遂成为词条。

据考古工作人员回忆:“以前该墓面积很大,墓门上有小孔。从小孔内观看,内有石桌、石凳和石台阶,像一个四合院。”如今,孤堆已经不见,此地已经被用来种植庄稼,在地里还能寻到一些破碎的汉砖,上面有菱形花纹。

涡阳:弘扬老子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1983年,涡阳县文物普查之时,太清宫还是一所破烂不堪的学校,学校曾数次要求文物部门修缮房屋。

时任涡阳县文化局副局长的胡智说,从那时起,他们开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究考察,他们组织了一个精干的班子,到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徐州、合肥、南京等10多个城市,查阅和收集了数以千计的文献史料,其中还有日本、台湾等国家、地区的人士收藏的稀有版本,为确认老子故里找到了一些有力的证据。

此外,他们从文物发掘、地理方位、河流水系、独特景观等10个专题对老子故里在涡阳进行论证。通过努力,涡阳县终于确认老子是春秋时期宋国相人,出生在今涡阳县闸北镇太清宫的流星园。如今,老子文化广场已经建成,老子生态园正在筹建,各种关于老子的学术研究交流活动在涡阳举行。

新闻推荐

涡阳县曹市镇将举办农民运动会

本报讯(杨文涛)为庆祝建党90周年,推动全民健身,展示新时期农民的精神风貌,涡阳县曹市镇准备于七一前夕举办该镇首届农民运动会。运动会设篮球、乒乓...

涡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涡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