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家门口打工”折射工业大发展

亳州新报 2011-04-15 17:44 大字

安徽盛丰鞋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朱明光 耿晖 蒋庆章

作为人力资源大市,亳州市拥有农村劳动力310多万人,每年有上百万农民外出就业,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劳动力输出大市。

然而,今年春节过后,亳州市的许多农民不再像往年一样,提着大包小包出门打工,而是在家乡的企业里找到了合适的工作。从劳务输出到“家门口打工”,这一现象的背后,折射出亳州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振兴。

从背井离乡到在家上班

4月11日早晨,家住涡阳县青疃镇鲁庄村的姜素真,像往常一样,吃完早饭就骑着电动车来到离家三四里的安益纱布厂上班去了。

30多岁的姜素真以前在浙江一家服装厂打工,即使经常加班,一个月的收入也就2000多元。而最让她感到头痛的是,家里上有老人需要照顾,下有孩子刚上小学,而且还种着10多亩地。

“虽说在外面打工能挣些钱,但实在放心不下家里。”姜素真告诉记者,每到农忙时,还要请假往家里赶,非常不方便。

一年多前,自从镇里有了纱布厂后,姜素真就再也没有出门打过工。“在家打工每个月也能挣将近2000元,这比在大城市拿3000元还划算。”姜素真说,“而且在家门口就业,既可照顾家人,又能避免亲人分离,地里的农活也不会耽误,还减少了外出往返的开销。”

今年春节后,曾经与姜素真一起出门当制衣工的几名老乡,现在都在这家纱布厂上班。安益纱布厂总经理王桂峰说,在该厂全部800多工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南方返乡的打工妹,她们每个月的工资都在1600—2000元左右。

“两栖农民”打工务农两不误

在青疃镇另外一家企业神网电筛厂,记者看到30多名工人正在车间里忙碌着。据厂长曹文红介绍,这些工人大部分曾是在外务工人员。

“我们是‘犁锄不丢,工资照样有\’的‘两栖农民\’。”正在焊接机器的老工人郭从武笑着说。54岁的郭从武的家距离厂子只有几里路,往返十分方便,他的儿子也在同一家工厂上班,两个人的月收入达7000多元。

老郭家种有约10亩地,每天在厂里干活拿工资,下班忙农活,忙完了车间忙田里,打工种田两不误。如今,老郭每天下班回到家里,还能带着一岁的孙子玩,享受天伦之乐。春节前,老郭家里还盖起了楼房,添置了电脑、摩托车,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

在青疃镇,越来越多的“两栖农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据了解,青疃镇是个有着近8万人的大镇,每年有近两万人出门务工。近年来,随着当地企业的增加,出门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少,今年这一数字已经减少到大约1.4万人,而且继续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草根企业”蓬勃发展

在涡阳县青疃镇的采访中,记者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近年来,当地涌现出许多新企业,这些企业的创办者都是曾经出门打工的返乡人员。

安益纱布厂总经理王桂峰曾经就是一名“打工仔”。据王桂峰介绍,他之所以回乡开办这家工厂,就是看中了这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安益纱布厂主要生产医疗纱布用品,产品供不应求,由于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该厂需要使用大量的工人,如今已经发展到用工800多人。

然而,记者在这家纱布厂并没有看到大规模的生产场面,而是只有数十名工人在一间不大的厂房里工作。“我们的生产方式是分散的,在青疃镇20多个村都设有分厂,每个分厂都有几十名工人,可以让农民真正在‘家门口上班\’。”王桂峰笑着告诉记者。

据了解,在青疃镇,像安益纱布厂这样规模的纱布生产企业还有4家,总共可以解决数千名农民工就业。另外,以神网电筛厂为主的电筛企业发展到了五六家,吸引用工数百人。

如今,纱布和电动筛网都已经成为青疃镇的特色产业,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让大批农民工留在了家乡就业。

青疃镇党委书记史永表示,该镇下一步将对这些“草根”企业加大帮扶力度,逐渐引导他们进行强强联合,改变目前分散的状况,形成特色产业集群的拳头优势。

“工资待遇不比沿海差”

“吸引农民工在当地就业,靠的是工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神网电筛厂厂长曹文红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用工“窍门”,他说,该厂在生产旺季时,有的工人一个月收入近万元,一般工人的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这与在外打工的收入基本相当,如果考虑到生活成本、往返开销等因素,比在沿海打工的收入还要强。

在位于涡阳县工业园区的安徽盛丰鞋业有限公司,一位名叫王清清的女工告诉记者,她从15岁就出门打工,在广州、杭州、威海等地的鞋厂都工作过,工资也就在1000—2000元之间。从今年开始,她选择了在涡阳盛丰鞋业工作,月薪大约1800元左右。“在家工作比在外面‘漂\’着强多了,而且还能在家照顾孩子。”王清清表示。

根据自己多年在外地经营企业的经历,安徽盛丰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先义认为,如今在家乡办企业,招工条件较优惠,薪金标准、生产生活环境等都不比沿海地区差,这样才能留住工人。张先义表示,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对家乡企业的逐渐了解,返乡务工的农民工将会越来越多。

“家门口打工”折射工业振兴

“现在留在家乡务工的人越来越多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本地用工企业多了。”采访中,涡阳县劳动就业局局长岳祥金深有感触地说,再加上当地企业为工人提供的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社会保障越来越好,劳动力就地转化将越来越快。

“企业建在家门口,打工不再向南走。”如今,这句广为流传的顺口溜,正成为亳州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亳州市抢抓皖北发展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康美药业、江淮汽车、杉杉服装等一大批产业龙头相继落户,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招商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随着一批知名企业和重大项目在亳州市“扎根”,亳州市重点产业带动力不断增强,集聚力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逐渐形成了以五大主导产业为代表的特色产业集群,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工在当地就业。

据统计,2010年亳州市规模工业增加值115亿元,同比增长28%以上;规模企业个数达到552家,净增145家;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数量超过70家,新增亿元企业10家;完成投资100亿元,同比增长60%以上;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22132户,中小企业2188家。

新闻推荐

违法驾驶拘留十日

本报讯(魏强 刘剑波)4月19日9时许,在307省道大王段,一辆豫EHT853牌号重型半挂牵引车拉着满满一车钢筋由西向东疾驶过来,涉嫌交通违法行为,涡阳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杨楼中队民警示意该车停车...

涡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涡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