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只为乡亲打工不再出远门

亳州新报 2010-12-10 02:32 大字

□殷艳萍 于继勇

打拼十五年生意渐大

16年前,中学毕业的庞少光,和村里很多青年一样,踏上打工之路。因为没有技术,他只能进那些仅需要简单培训的电子厂或服装厂。因为家境贫寒,他养成吃苦耐劳的个性,在厂里,他总是从最苦最累的活干起,从不斤斤计较。勤劳又省吃俭用,渐渐地,他手里有了一些积蓄,几年后他和家里的亲戚在杭州办起了一家废品回收公司。废品回收在别人眼里,是个“讨饭”的活,既没有面子,且又脏又累,但和在工厂打工相比,收入却要高得多。经过十几年没日没夜的打拼,2006年,庞少光在杭州市北郊,办起了废铁拆解厂和废旧塑料粉碎厂,因为诚信和为人和气,他的生意也越做越大。手里有了钱,他在杭州和合肥购买了两套房子。在乡亲们的眼里,他是个聪明能干的生意人。

让乡邻在家门口就业

2009年春节,外出打工的乡亲聚会聊天的时候,有人提议庞少光回村办厂,这样大家都可以到他的厂里打工,不出村就能找到活干,还不耽误农活。性格豪爽的庞少光,满口答应下来,他注意到每年春天,中央都会颁布中央“一号文件”,而且都会提到农业政策和农业发展。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要尽量多使用农民工;大规模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采取一系列支持和补贴的办法,帮助农民工回乡以后自己创业”。

近几年,报纸上返乡创业的消息越来越多,庞少光认为随着中央惠农政策的陆续推进,未来几年,农村将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创业办厂,将会迎来一个好机遇。而且随着农村的发展,未来的商业机会,农村会大于城市。

经过数天的走访,庞少光发现农村盖楼房的越来越多,盖楼房就需要装修和板材,于是,他决定在村里办一个板材厂。

说干就干,2009年春节过后,庞少光七下山东临沂和湖州,购买机器设备,高薪聘请技术人员。经过近一年的准备和反复考察,2010年春天,庞少光的板材厂建

起来了,一年的时间,他有200多天奔忙在路上,体重轻了十几斤,人变得又黑又瘦,但是,创业的激情让他一刻都不想停下来。

为返乡创业者探一条路

在哥哥庞健和众亲友的鼎力帮助下,庞少光投入400万元的板材厂在涡阳县青疃镇庞家村建成了,这个厂为村里50多个乡亲提供了打工就业的机会。为了这个厂,他放弃了辛辛苦苦在杭州建起的工厂。

春暖花开的四月,工厂开始生产,因为质量过硬,厚度重量都比得过外地的产品,他的产品非常抢手,但是,过快的产销,却引发了资金短缺问题,这是庞少光怎么也没有想到的。南方的几家重要客户,没有及时结账,再加上山东同行进入安徽抢购原材料,板材厂开始出现原材料短缺的现象,几欲停工。面对一百多个工人,庞少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每天天亮,一睁眼,他就想一个字:钱。向亲戚朋友借,向所有熟人借,无奈之下,只好卖掉了杭州的房子,但是仍然不够。跑了几家银行,他希望能贷款,或者获得资金支持,但是,结果都令他失望。工厂的机器不能停,工人的工资要按月发放,他只好向原来的生意伙伴借。杭州的朋友笑他傻,劝他放弃。他说,这不可能。

谈起返乡办厂创业,庞少光既欣喜又发愁。他说自己从来不后悔,困难肯定是暂时的,他认准的是农村的未来市场,未来肯定是美好的。即使是失败了,也算是为返乡创业的乡亲探一条路。

中学毕业踏上打工路,拼搏15年,拥有两家工厂,两套房子,应该说庞少光可以过着比较舒服的日子了。因老乡的一席话,他放弃了在外的生意,在生他养他的小村庄里办了一个板材厂,解决了一百多个乡邻的工作问题。

一年后,为了使板材厂摆脱困境,继续生存下去,庞少光不但卖掉了工厂和房子,又向亲朋借了钱。今年36岁的庞少光说,虽然返乡创业暂时遇到点困难,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无论怎样他都会坚持走下去,他要为未来返乡创业者探一条路。

新闻推荐

举行《宪法》知识考试

涡阳质监举行《宪法》知识考试本报讯(吕新华赵峰)日前,涡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举行了《宪法》知识考试。此次考试是今年普法教育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

涡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涡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