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袁大化故居:百年老屋落寞着一段传奇

亳州新报 2010-11-11 17:56 大字

文物工作者在清理石狮 袁大化故居一角 袁氏祠堂主体建筑

淮北平原一个普通的小村庄里,静静伫立着一座颓败的故居,祠堂旁边松林响起的阵阵松涛声,向路过的人讲述着它的百年沧桑,讲述着从这里走出的一段传奇:在这个叫大袁庄的地方,曾经出来一位叫袁大化的清廷要员,做了很多要事、好事,也有受人诟病的瑕疵。

大宅倏忽变荒屋

袁大化故居在涡阳县青疃镇大袁庄,日前,记者来到这里看到大门是新修的,开门进去,一种古朴和衰败之感扑面而来。院内晒着一些农作物,原西花园里种点蔬菜,杂草丛生,一些房间看上去已成危房。这三进三出的大院,已看不出原貌,屋内也没任何旧时摆设。涡阳县文物管理所副所长刘书平说,袁大化故居曾被严重毁坏,尤其文革时,房屋、什物、石雕、大门、院墙等大多被毁,也作过粮站、小学和村务室,现在仅剩这些残宅。

据1983年《青疃区志》记载,袁氏旧宅“计正堂九驾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东偏为厨室,二门过道一间,周以内垣,二门外东西房各三间,大门三间,左右为门房,东西侧门二间,堂后仓房十一间,东西房各三间,周以外垣,西侧门外,开井泉一眼”。另据其它文字资料说,大院不但有宏大的门楼照壁,还有飞檐斗角。一条穿过村中的小河,把几处宅院,连成一个整体。兴盛时,有花有草,有亭有榭,繁简相间,错落有致,“把江南水乡的建筑格局,活生生地搬到了皖北平原”。

现在,人们看到祠堂仅存的22间主体建筑,仍然高大威风,只是屋内荡然无一物,门前的石阶断裂。刘书平说,它是涡阳县仅存的比较完整的祠堂。

袁大化其人其事

修建如此故居的袁大化是怎样一个人呢?

据史料记载,袁大化生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自幼家贫,母亲在地主家做下人,曾讨饭供其读书。用功读书的袁大化,从马步营官做起,曾任漠河金矿总办、徐州府道台,后追随李鸿章,官至新疆巡抚。袁大化早年在中俄边境刺探情报、绘制地图、提出漠河金矿采金办法等事件上表现突出;辛丑条约签订后,沙俄仍思盘踞东北,与匪首勾结,四处侵扰,袁大化与俄酋周旋,尽歼匪徒,为清政府平定边疆变乱立下汗马功劳;袁世凯窃国后,时作新疆督军的袁大化,被袁世凯任命为“首席谈判”,与十三世达赖喇嘛订下《汉藏恢复关系五条》,理顺了西藏和当时中央政府的关系,这段历史成为研究汉藏历史的重要篇章;“九一八”后,袁大化被邀为伪满辅政,他辞而不往。

袁大化还是位不折不扣的大孝子,到新疆、河南等地做官,都把母亲带着,一天三顿饭亲自送到娘案头,吹汤捧药。为父守孝而不赴任山东巡抚,故居便是此间修建的。他也曾为家乡的义正书院捐过图书,修复东太清宫。

也有记载说,袁大化曾强占淮北煤田,并在其回乡省亲和任新疆巡抚期间,多次镇压捻军起义。

袁大化的功过自有历史评定,而乡邻口中的袁大化,似乎比历史更有味道,出生时奇观怎么显现,做了什么,说了什么,皆带有传奇色彩。

故居依旧等修复

大袁村71岁的村民袁广收,还记得祠堂旧时的样子:大门口木制旗杆,一对高大石狮,威武房屋,大片树林。这是他最喜欢玩的地方,可以爬到石狮上玩耍,也可以到树林中嬉闹。袁广收说,那片树林不仅仅有松树,还有桃树、李树和柳树等,从北到南,和鱼塘一起绵延几公顷,“风景美得很”。

现在,旗杆没了,那对石狮还能找到一只,倒在祠堂的一个角落里,狮身和底座分开,上面爬满了藤蔓,刘书平扒开藤蔓,仔细瞅着底座,在上面发现了一些精美的花纹。而那片树林,只有松树了,现在人们单单叫它“松林子”,在自然原因和人为破坏下,松树每年都在减少。

除了需要维修,袁大化故居还要树立标志牌,刘书平认为,这不仅仅是把它作为旅游景点,更为保护文化古迹,把相关文化遗产和古迹都发掘出来,使涡阳优秀的历史文化能得以保存和流传。  (殷艳萍 张梅)

新闻推荐

涡阳县闸北镇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

本报讯(李涛 王云芳)涡阳县闸北镇全面加强村务监督和村级事务管理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力推“阳光村务”工程上台阶。在推进这项工程建设中,该镇明确镇、村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镇包点...

涡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涡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