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斩杀“吃地虎” 窑场变良田 涡阳一月铲平37座轮窑,新增耕地3700多亩

亳州新报 2010-08-27 18:02 大字

●爆破烟囱 ●拆除轮窑

□蒋海涛 丁静 吴增凤 文/摄

窑场,这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乡镇企业发展的代名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落后产能的典型代表。它对耕地惊人的破坏速度,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吃地虎”。

据了解,一个粘土砖瓦窑最小要占地10余亩,大则上百亩,一年“蚕食”耕地百余亩。肥沃的土地变成大面积的水塘、深沟,老百姓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一场场关于耕地保护的群众信访事件不断上演。

一天铲平39座吊窑,一个月“斩杀”37座轮窑……近年来,涡阳县在粘土砖瓦窑场治理过程中,打出“拆除-复垦-置换-推新”的“组合拳”,共取缔拆除窑场231座,仅今年铲平的37座轮窑,就复垦耕地3700余亩。这不仅保护了耕地,也为城市发展解决了项目用地指标。

一座窑,

让百余亩耕地遭殃

涡阳县陈大镇邓楼村一座老窑场旁,一片绿油油的红薯长势喜人,60多岁的村民邓卜民正在地里忙活着拔草,而他先前就是这座窑场的主人。

遍地碧绿的农田旁却是一片断砖残瓦。废墟旁,一根红砖筑成的烟囱直入云霄,从烟囱的形状便可估摸出该窑场的规模可观。

邓卜民告诉记者,这个窑场占地近180亩。与很多老窑场一样,该窑场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末“乡镇企业热”兴起的时候。

1994年,窑场经营亏损,一段负债经营后,最终倒闭。当时,在法院拍卖中,村民邓卜民以30万元的价格购得,十几年来,在他的精心经营下,轮窑渐渐步入快速发展轨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当时上面通知要拆窑时,我真不想拆,窑场发展这么多年了,是我一手带起来的,一年经济效益也算可观。”邓卜民说,为了保住自己的窑场,他曾想过很多办法,甚至进京上访。

但倔强的老人最终还是想通了。“咱不能违背政策,上级拆除轮窑是为了保护耕地,保护环境,是好事。”说到对拆窑的看法,这位老党员语气坚定,很是激动。

8月3日,在4台大型挖掘机的巨臂挥舞下,这座红砖筑起的轮窑被夷为平地,由于烟囱太高,需要专业爆破,目前尚未拆除。窑场北侧近70亩地,已被复垦成可耕地,如今长势正旺的红薯地原本也是一个大水塘。 

邓卜民说,如今,他在已经复垦的耕地上种上了农作物。思想较为解放的他,还带领儿子搞起了养殖业。“不烧窑了,我种地搞养殖,养些猪、羊、兔子,一年下来能赚不少钱。”

涡阳县国土资源局义门中心所所长罗坤介绍说,为了减少窑场主的损失,他们先是劝说窑主停业,待机器设备处理后,再做思想工作,争取最终把轮窑拆掉。“刚才咱们看到的那70亩土地,就是去年劝说他们停业后复垦的,等这个烟囱专业爆破后,还要对窑基进行复垦。”

一个月,让37个“吃地虎”灭亡

今年5月31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2010年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涡阳县的任务是拆除37座砖瓦窑场。

拆除“吃地虎”,决战一个月。这是涡阳县国土资源局为做好拆窑工作,打出的口号。7月中旬至8月中旬,伴随着大型机器的轰鸣声和专业爆破声,该县37座窑场相继被夷为平地,创造了一个拆窑奇迹,其中专业爆破13座,拆除24座。

据了解,自2004年以来,涡阳县国土资源局就已开始逐步取缔一些不规范的窑场。2007年4月该局开展大规模拆除行动,在城东镇田小庙村,创下一天铲平39座吊窑的记录。

截至目前,该县共取缔窑场231座,其中吊窑161座,轮窑70座,平均每年保住1000余亩耕地不再被蚕食。

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部分窑场主与执法人员“打游击”。非法突击建窑、扩大旧窑场面积、夜间偷土等现象屡禁不止,这引起了不少群众的不满,他们为了呼吁保护耕地而选择上访。

涡阳县国土资源局党委副书记邓保文介绍说,该局执法人员多次上门进行整治宣传,劝其主动拆除违法窑场,但窑主们大多相互观望,软抵硬抗。

对此,执法人员一次次走访窑区,与窑主们谈心,把法律法规讲透,从思想上说服他们配合拆除任务,保护耕地与环境。另外,拆除过程中,对于一些拒不配合的业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邓保文说,在软硬并用的方法下,窑场拆除工作快速得到推进,有效遏制了窑场取土毁地,且促使窑业走上了依法复垦的轨道。

复垦置换,盘活经济

作为一个农业大县,耕地保护尤为重要。

据了解,今夏涡阳县小麦总产达88.58万吨,平均亩产达500.2公斤,比去年的468公斤增长6.9%,总产比上年的83.2万吨增长6.5%,成为安徽省首个小麦亩产千斤县。

涡阳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李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座轮窑占地约50亩,吊窑占地约20亩,该县窑场面积约占7000亩。根据调查,每座轮窑年开采粘土约2.8万立方,每座吊窑年开采粘土约0.6万立方,以挖土2—3米深度计算,全县轮吊窑每年合计吃掉耕地1300亩。如果把这1300水塘或深沟复垦成良田,一年又可在“小麦亩产千斤县”的秤砣上添码不少。

复垦获得的农田不仅可以用来耕种,还可以置换项目用地。李涛说,为了实现窑场治理效益最大化,该局根据安徽省建设用地置换政策,可以利用窑场复垦新增耕地指标,通过置换方式,来解决建设用地指标缺口问题。

近年来,该县通过置换方式,解决了永煤集团586煤化工项目、工业机械园项目、杏林园区小区、农贸大市场、乐行路道路建设等多个项目几千亩的用地需求。

窑场拆除了,如何使窑场制砖过程中毁坏的耕地变为良田,成为涡阳县窑场治理过程中的又一大难题。

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涡阳县国土资源局与窑场签订了复垦协议,督促当事人履行复垦义务,但由于窑场毁地严重,复垦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大,很多窑场主不愿意复垦土地。为此,该局争取财政资金210余万元,最终复垦出近7000亩耕地。

新型建材,渐成“主角”

目前,涡阳县尚有45座轮窑场还在经营,预计两年内全部铲平。

“之所以保留这45座窑场,主要是为了缓和供求矛盾。”李涛说,近年来,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对建筑材料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由于老百姓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对空心砖这种新材料的认识不足,传统粘土砖在一定时期还将存在。

为了减少粘土窑场吃地的压力,实现耕地保护的目的,涡阳县国土资源局借助涡河治理,发展沿涡经济带的东风,引导窑业生产者,利用冲田区清淤沉淀的淤泥,从事窑业生产,限制非法取土。

同时,该局还在市场需求的源头上,堵住粘土实心砖非法运输、使用渠道,确保按照规定期限,实现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的目标。

“我们会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强力推进窑业资源整合,切实抓好窑业生产布局,促进传统窑业向环保窑业的转变。”李涛说。

据了解,涡阳煤矿资源丰富,近几年煤矿资源开发渐成规模,为充分利用现有煤矿资源,该局积极争取国家在平原地区投资新型墙体材料项目,积极引导窑业生产者利用当地丰富的河泥和煤矸石,生产空心砖,代替粘土实心砖。

时下,该县实心粘土砖替代率已达80%,这一措施不仅保护了耕地,还有效地缓解了建筑材料紧张的问题。

新闻推荐

涡阳以奖代补促生态村创建

本报讯(姚磊 蒋庆章) 从2010年起,涡阳县对生态村创建实行以奖代补政策。按照奖励机制,凡获得省、市级生态村称号的村,均可获得奖励。创建一个省级生态村奖励1万元、市级生态村奖励5...

涡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涡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