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骨子里的老家

亳州新报 2010-03-31 03:57 大字

□周继強

说起我的老家“河西园”,虽属于原亳县,但由于孩提时就与隔河相望的涡阳义门镇相连,加之又在那读了几年书(五年级到初中毕业)的缘故,所以骨子里一直认为义门是我的老家。

我生命之路中,确有很多“第一次”都与义门有关的:

第一次跟孀居娘家的姑姑到街上走亲戚,我参观了她婆家开的“烟丝店”,沿途看到“染布店”、“中药行”(现在已经消失了)……

第一次随父亲到“澡堂”洗澡,父亲给我买了两个“白万”大馍(以人命名的当地有名的硬面蒸馍)……

第一次随奶奶到镇子里卖纺线(黄道婆发明的工具——手摇纺车纺的)。我还光屁股呢,第一次吃了回奶奶用卖线钱买的粽子。

第一次随姐姐在义门头桥口下,(现义门涡河大桥址)大河坡上观看无声电影《苏联的集体农庄》、闹元宵、看社火、跑旱船、放烟花……

后来,我读完了书,老家叫“下学”。师范毕业到二百多里外的煤城工作,没想到一干便是四十多年。这期间,涡河岸边的义门情愫一直在心中生根发芽。

前不久,和淮北十多位摄友结束了现代化矿井的采访后,随涡北矿党委书记走了一趟义门,也是算回了一趟我的老家。

以前很少在家过年,因为煤矿节假是不放假的,国家需要煤炭嘛。但随着交通的便捷,回家还是经常的。实话说,我与义门虽只有一水之隔,但去义门老镇却只有一次。那大约是十七、八年前的事了,那天因大雨,车子进不去,我把“桑塔纳”停到义门涡河桥头,坐船过河西,经过镇中心太平街到的老家。自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去过义门。父母在世时,自然往来不断。父母相继过世后,每年清明,我都回去祭奠的,但河东义门却没有去过。

说起义门镇,倒有一些可表之处。它曾在唐时设过县制——真源。废县后,一直为农耕时代的水、陆路皖北重镇。涡河、漳河划镇而过,地势犹如武汉三镇。鼎盛时期,涡河南岸有邓小街,街巷数条,河西有常小街,一条主街,我的蒙学自“常小街小学”开始,学校便是一座“三官庙”,该庙为清代古建,毁于“文革”。

从地势上看,它西北有亳州府、归德府(现在的商丘市),西南有颍州府(现在的阜阳市),东北有宿州府、徐州府,在当年没有铁路、公路的时代,显然为南北通衢之地。水路则上溯涡河,下走淮河,直达长江。我淡淡记忆中,西北香客、大别山药商、茶商、江浙的大米、西南的蔗糖、山货毛竹杉木、瓷器通过漕运,络绎不绝地运到此地集散,真可谓四通八达。过去,承汉唐遗风,义门镇庙宇连片,有关帝庙、龙王庙、娘娘庙、奶奶庙、火神庙、土地庙、财神庙等等数十座庙宇,所以这个皖北大镇叫“庙集”。

我幼年时,街中有一地方,奶奶有次告诉我:“我小时候,这地儿叫‘一步三庙\’啊。”那时的我,哪晓得啥啊?只知道街中心有一座两层小楼,是一个姓朱的靠做糖果起家的商人盖的,怪显眼儿。后来,我与他的儿子是初中同学。我知道这位同学书法很有悟性,写得一手好字,据说镇里《工农兵影剧院》郭沫若题的朱红大字,便出自他手。

我只记得1950年后,大街依然保持着明清遗迹:石条铺就的东西太平街有一里多长,北大街,南大街,顺河街五六条大小街道,商铺鳞次栉比。城东有石桥为明代古建,早已毁弃。

历史上出现过一次清末农民起义,张乐行活动于此,有当地人“刘疙瘩”者,为捻军头领,曾一把火将“庙集”烧了,只剩一个大户人家的“仪门”,这便是“庙集”改称“义门”的由来。

解放后,义门大镇的威仪,依然彰显于它在涡阳县的地位。涡阳立县以前,叫雉河集,河北也有一陆路,半途有赵集,都远不可与义门比肩。在商品粮时代,义门有商品粮供应户口5000众,稍少于县城户口。在计划经济时代,如此大镇,皖北独此一户,就是靠京浦路的符离集和临涣也比不上。

小镇现在依然有城市人口2万多人,农村4万多人,信教人口1.8万。

镇北大街坐西朝东有一“清真寺”,我们村与之隔河相望,回族民众傍晚做礼拜的喊声声声入耳。回族民众一直保持“逊尼派”的干净和纯洁,每日五次顶礼膜拜,与汉族群众和谐共处。我小学毕业时,有一段集中在“清真寺” 总复习的经历,(因回民小学设在清真寺内)所以,我对这里的“清真寺”情有独钟。那明清格调的大门,虽不似西宁大东寺般气派,但也有数百年历史了。我只记得一边门垛有砖雕“格物”字样。可惜呀,这次我们没有看到,由于当地人保存古迹的意识淡薄,自作主张,去年扒掉了,盖一商业门面楼了,十分可惜。

我们这次只是看到了大院的正厅还在,边房也多加更改,略显简陋。听当地伊斯兰协会会长介绍:“义门清真寺”建于元初,寺内有皂夹树一棵,树龄800余年。当我说及曾在这院求学历史的时候,会长更加亲切,问我:“这树可又长粗嘛?”我说:“看不出来,只是现在没有了大量的鹭鸟窝,多了一份寂静,少了一份喧闹。”看来,涡河已经污染了,鹭鸟便是环境的“评判大使”。

解放之初,镇里茶馆好多,茶客很多,是休闲唠嗑的好去处,似乎与祖上遗存的传统有关。

我们知道“义门苔干”十分出名,周总理称它为“响菜”。其实,“义门牛肉”也很有名,好几家清真回民饭馆制作的羊肉菜肴也很拿得出手。其实,义门土特产很多,涡河鲤鱼、水产过去很多,现在见不到了。以前光是小吃就多得很,全国各地都有义门人做小吃生意。

现在的义门进步了,但是,我也深切感受到她的底蕴在流失。经济发展千万不能以牺牲环境和文化为代价,因为有些损失是无法补救的。

新闻推荐

计生宣传寓教于乐

涡阳县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

涡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涡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骨子里的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