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溜古镇 ◎张超凡 整理

亳州晚报 2019-11-01 08:41 大字

[摘要]◎张超凡 整理

安溜古镇历史悠久,有人考证其为春秋时期的“苦县”所在地,至汉代,为曹操封地“四县”之一——自谯县以西,沿涡河,分别为苦县、武平县(现鹿邑西北)、柘城县、太康。

后改为安溜——可能在康熙时期,有人把古代的“谷水”改名为现在的惠济河,河水西来,东入涡河,这里的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到此,水流湍急,民间约定俗成:流水急者为“溜子”。此城镇安然处于“溜子”之旁,人们希望永无水患,于是取名“安溜”。

安溜一代民间传言:安溜集有八大家、四对门、八座庙,很有意味。“八大家”者,均为单性孤门,人口并不丰盛,而且姓氏偏僻,分别为“班、蒿、安、翟、桂、怀、贾、卫”。四对门,是东西、南北四城门整齐相对,而且八座庙分属四门,两两相对,故此称四对门、八座庙,分别为:火神庙对老包庙(又称三报司)、唐庙对会馆庙、土地庙对天地庙、蚂蚱庙对南庙。

安溜区街还有一棵槐树远近闻名,一说为“一棵槐树罩三省”——明代共分十三省,以槐树为界,以南为“江南省”,东北为“山东省”,西北为“山西省”,三省可见,应该属实;阴凉三省,未免夸张。一说为“一棵槐树罩两省”——这在清代末有个真实的故事:安溜大街当心死了一个人,躺的地方一半属安徽,一半属河南,两省不管,两边都推诿。最后,请来朱庄的饱学秀才孙清世评判,孙精通法律,很有威望,他看过现场说,案件应该归河南鹿邑,理由是死人头朝东,头在安徽亳州,如果让人把死者扶着头站起来,就站在了鹿邑地界,两边面对现场,不得不服。会谈的地点设在吴家茶馆,正好茶馆旁有个牌坊,于是,两边约定划押:以牌坊为界,南为鹿邑,北为亳州。这棵槐树正处于中心,岂不荫罩两省?

从大槐树朝北,是一条直街,直通河下码头,码头自河底而上,一共有七十二阶厚石板铺成的“江踏子”,又高又陡,俗称“七十二磴上天梯。”

七十二磴上天梯以西,在河半坡,有一口水井,水质特别甘甜,用来煮茶,甘冽异香。蚌埠百货店老板最喜欢这眼井里的水,每年儿子来亳州运货,临走,都要把这眼井里的水,装船带走几大缸,运回蚌埠,供老板几个月煮茶饮用。一次,少东家在安溜装货晚了,船驶出河口,才想起没给父亲运水,一看,涡河里的水也很清亮,离安溜不过三里远近,想来也差不多,就命人舀了几缸运走。到家卸了船,老东家舀水煮茶,喝了一口,又吐在了地上,责怪儿子不孝,用其他地方的水冒充安溜井水。少东家一边赔不是,一边暗暗佩服父亲的品味,对安溜的井水,有了新的印象。后来,这眼井淤在了芦滩之中。

古老的安溜镇,街道及布局,是个县城的规制,有待考古证明它的文明积淀。

新闻推荐

“国学”眼光看“鞭牛” ◎超凡

◎超凡

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亳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