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大学排行榜,高校要保持“定力”

齐鲁晚报 2019-08-20 04:55 大字

近日,2019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发布。排名展示了全球领先的1000所研究型大学。内地共有58所高校入围全球500强,较去年增加7所。清华大学在中国内地排名最高,位居世界第43位,北京大学排名世界第53位。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同济大学首次进入世界前300强。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是全球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大学排名之一,备受各国政府和大学的重视。中国入围高校数量的增加,说明了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但在兴奋之后,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对一个学校的评价,就如对一个人的评价一样,是复杂的,很难用完全量化的数据去衡量。对于这份大学排行榜,高校要保持足够的“定力”。

从榜单来看,即便是排名最高的清华大学,距离“双一流”的目标也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对于高校,特别是以“双一流”为目标的高校来说,不必因入围而沾沾自喜,要看到自身与世界一流名校的差距和不足,找到未来发展的方向。

但是,如果因此走上另一个极端——过分看重排名,也是不可取的。如今不少高校都充斥着“排名焦虑”,这是因为目前高校的排名与公众对高校的评价挂钩,直接影响着学生求学的选择。如江西的高校水平处于洼地,高考人才外流十分严重。有不少网民呼吁,将江西省属高校进行合并,冲刺“双一流”。这个要求的背后,不乏“排名焦虑”的因素作祟。

如果高校把排名进步作为办学业绩,就会围着排行榜指标办学,从而忽视了所肩负的教育重责。诚然,高校排行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求学的选择。但也要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学生开始遵循自己的理想和兴趣,选择学校或专业。比如亳州市第一中学的八名考生,在达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分数线的情况下,就放弃了这两所名校的志愿。

亳州市第一中学八名考生的选择表明,现在的高校竞争,已经开始从简单的“排名竞争”变为综合性的“专业竞争”,而这也为那些长期在榜单上“郁郁不得志”的高校指出了一条明路——如果能集中精力做精做强几个专业,就有可能打破长期不变的高校格局。

就软科的榜单而言,国内许多高校的问题不在于排名靠后,而在于缺少“尖端专业”。比如山东大学,这次虽然进入了世界三百强,但是从更权威的“双一流”榜单上来看,山东大学所入选的学科才两个,曾经蜚声海内外的文史哲专业,竟然无一入选。南开大学也有同样的问题,传统强项中国史,也没有入选“双一流”学科,着实不应该。这两所高校都是传统的名校,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毋庸置疑,倘若能将上述专业做精做强,通往世界一流大学之路才会变得平顺许多。

至于那些没有上榜的高校,更没有必要“焦虑”。如果为了追求“上榜单”,将原有的办学定位和特色抛之九霄云外,如此一来,劳民伤财不说,学校竞争力和特点反而随之受损。

总之,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固然有参考价值,但是对于一所高校来说,必须做到不被其分心、干扰。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办学条件设置学科、专业,开展有特色的办学活动,不能被排名榜轻易左右。

本报评论员朱文龙

新闻推荐

“爱心送水” 共创文明城市

本报讯8月15日下午3点,在高新区文化小区“爱心送水”点,亳州市红爱救援队的志愿者们正在为环卫工、城管队员、交警发放消暑...

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亳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