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在新河工地上的“娘子军”

亳州晚报 2021-12-08 09:27 大字

王蜜蜜在工地广播站在蒙城插队时的周佩英年轻时的牛素珍

在人们的印象中,茨淮新河工地是“男人们的世界”。然而,当年还有一些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来到工地上,利用自己的特长,尽己所能,为茨淮新河建设奉献自己的青春,留下永远难忘的记忆。

工地好声音最抚民工心

王蜜蜜曾是蒙城茨淮新河工地广播站的播音员,她是一名上海知青,也是广播站里唯一的女同志。

“蒙城茨淮新河工地广播站,现在开始广播……”晨曦还没有完全驱走黑暗,落在茨淮新河工地大喇叭上的小鸟刚站稳,喇叭里突然传出的声音又把它们吓得飞了起来,起床号过后,广播里又传来了《东方红》激昂雄壮的旋律。

“我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把广播器材打开预热一下,半个小时后就开始播起床号,民工们听到起床号就很快起床了。第一个节目就是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之后七点就开始播提前录好的工地上的自采节目,工地新闻、好人好事等……”说起当年的工作,王蜜蜜记忆犹新。

王蜜蜜每晚准备第二天的节目,要忙活到十点多,早上五点就要起床。有时工人晚上加班,她也广播不停,给民工加油打气。但她并不觉得自己工作辛苦:“看到民工们拼命干活,我就觉得自己每天的工作是非常轻松的,更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

王蜜蜜的声音温柔中蕴含着甜美,总会给辛苦劳作的民工们带来抚慰和力量。有一次,工地上流行红眼病,许多民工的眼睛见光流泪,还隐隐作痛,工程进度也下降了许多,各营带工领导着急,得病的民工更急。就在这时,广播里传来了王蜜蜜的声音,“民工同志们,请注意啦,近几天工地流行着一种疾病,眼睛红肿,见风流泪,经专家认定,这是一种细菌感染的带有传染性的眼疾,专家提醒同志们,要注意环境卫生,常用温盐水洗眼睛,以防被传染。已经得病的民工同志们,还要服用一种叫土蛤蟆棵的草熬成的水,祝你们早日治好眼疾,恢复健康……”王蜜蜜的声音里饱含着对民工们的真情关怀,大家听了心里暖暖的,马上照做了。两天以后,患病民工的眼疾好了很多,十天以后,红眼病在工地上彻底消灭。民工们又生龙活虎,干劲百倍,硬是把耽误的工期抢了回来。

王蜜蜜的播音水平不仅在民工中受到欢迎,还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有一次,一位省领导到工地上来视察,当听到‘蒙城茨淮新河工地广播站’时,还以为是中央台的节目。”说起这件事,王蜜蜜很是骄傲。

牛素珍:十五年青春献给新河

牛素珍是在茨淮新河工地上工作时间最久的女性,从1971年到1986年,整整15个年头。虽然现在她已经73岁了,但爱说爱笑爱健身的她看起来充满活力。

当年在工地上,牛素珍一直在后勤部门工作,负责机械设备的发放等,她也是后勤机械组唯一的女性。“不管白天黑夜,都会有人来领配件,有时人来得多,我连饭都吃不上。”偶尔吃不上饭对于牛素珍来说还不是大问题,长期夜间不能好好休息,才是对她更大的考验。“挖河工地上夜间特别冷,我自己住一个庵棚,夜间要不定时起床发放机械配件,特别是发放钢丝绠,还要用工具把它截断,这对我来说是很吃力的。”

这样的高强度工作让牛素珍的身体出了问题,落下了视网膜炎和关节炎。即便如此,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如今已经90岁的牛素珍的老领导姚凤扬每次见到她,都会问:“小牛啊,你当时干工作为什么那么厉害?”说起这事,牛素珍总是露出得意的笑容。

牛素珍当时刚成家不久,孩子还很小,由于每年有大半年的时间在工地上,难免会思念孩子,“有时候一忙起来,也就顾不得想孩子了。”她笑言。

“毛主席号召我们把淮河修好,我把十多年的青春奉献给了工地,但这不算啥,我们有个工友还为茨淮新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牛素珍说,挖好茨淮新河后,她曾多次去河边走走,看看自己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每次路过大兴段的大桥,我都会往桥附近的河边看看,那个工友因为柴油机爆炸,就牺牲在那里。”

周佩英:主动“请战”去挖河

在那个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年代,挖河几乎全靠人力,这种重体力活是不适合女性的,更别说是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长大的女孩了。但是,偏偏有这样两个小姑娘,来到了茨淮新河工地上参与劳动,而且一干就是20多天。

周佩英和陈雪霞是到蒙城县楚村公社插队的上海知青。1971年底,她们听说要开挖茨淮新河,就决定放弃回家过年,报名参加挖河。“‘这活不是小丫头干的,这是男劳力的活,你们吃不了这个苦。’生产队长李梦彦一口回绝了我们。但架不住我们的软缠硬磨,他最后还是勉强答应了。”说起旧事,周佩英露出得意的笑容。

出发时的场景,在周佩英的记忆中是带着浪漫色彩的。“东方泛白,我们一群人跟着装满生活用品的牛车出发了,村外的空气显得格外清新、甜美。就像电影《青松岭》里的插曲唱的那样,‘长鞭哎那个一呀甩啪啪地响哎,赶起那大车出了庄哎哎嗨哟,要问大车哪里去也,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哎……’”说着说着,她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

刚到工地,两个小姑娘并不觉得条件艰苦。但工地上抬土的活对于女孩子来说实在是太重了,没干几天周佩英的肩膀就被磨得又红又肿,一挨扁担就疼得受不了。“队长开玩笑说,‘周同志在前线受伤了,调到后方去做火头军师。’于是我就转岗了,开始在厨房帮忙。”就这样,两个女孩子一直在工地上干了20多天,直到完成当期任务。

回去之后,周佩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还当上了一名女拖拉机手。“茨淮新河是一条伟大的河,我为能参与新河建设感到非常自豪和荣耀。”周佩英动情地说。(记者路振杰文/图)

新闻推荐

工程师变身网红“鸭蛋哥”

“鸭蛋哥”张国彬编者按:对于在外闯荡的亳州人来说,家乡就是他们的根,不管漂得多远,总有一份乡情在心头萦绕。如今,在致亳州老...

蒙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蒙城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