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提升“夕阳红”幸福指数

亳州晚报 2020-11-13 09:20 大字

本报讯“头戴金冠压双鬓,当年的铁甲我又披上了身……”11月10日下午,谯城区古井镇集中医护康养中心的电子大屏幕上正播放着豫剧《穆桂英挂帅》,77岁的“五保”老人张长玉一边听着戏,一边有说有笑地和其他老人拉着呱,场面温馨而幸福。

父母早亡,6岁那年张长玉不幸成了孤儿,后来跟随舅舅生活,16岁时外出讨饭、闯荡,学会了理发的手艺。

“尽管有手艺、有收入,但父母不在了,家庭条件不好,没有人上门提亲,婚姻大事便耽误了。”张长玉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感到一个人生活的艰难,但自由惯了,村里干部多次做思想工作,他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了敬老院。

2010年,张长玉住进了新扩建的古井镇集中医护康养中心。“住进来后才发现,这里吃得好、住得好、照顾得好,有病还不要往外跑。”张长玉高兴地说,享受着党和政府这么好的政策,他便主动提出义务为康养中心的老人们免费理发,目前已坚持近十年了。

“早餐鸡蛋面食稀饭,中午和晚上都是四菜一汤,荤素搭配;住的是空调房;24小时有人陪伴和照顾,只要有点不舒服,一按铃医生就来了。”老人吕合红说,在这里日子过得滋润,老人们对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都非常赞成。大家挂在嘴边的话是:“爹好娘好,没有共产党的政策好;爹亲娘亲,没有共产党的恩情亲。”

据该中心副主任刘恒杰介绍,康养中心占地30亩,共供养72位老人,其中失能老人10位、半失能老人18位,按照“花园式”进行打造,配有阅览室、棋牌室、康复训练室等;设有专门的医疗护理部,4名医护人员24小时轮班在岗,并为每位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为丰富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每天开展唱戏、打扑克、下象棋等活动。

过去敬老院里不能看病、卫生院里不能养老,成为农村五保老人医护养老面临的难题。对此,亳州市坚持试点先行,采取乡镇敬老院移交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的举措,实现了入住敬老院的失能五保老人“医疗护理+生活照护”一体化,为他们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救治、康复护理、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全方位服务。

“十三五”期间,亳州市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全市累计投入养老资金5.2亿元,建成养老机构180家、床位数31482张,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得到大力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逐渐完善。

因此,“亳州农村敬老院集成改革”案例入选2019中国改革年度优秀案例;亳州市蒙城县“改革创新服务模式,健全完善服务网络”入选2020年全国医养结合典型经验名录。(蒋海涛奚婷贺梦茹)

新闻推荐

小挂件“串起”好生活

冯翠正在加工挂件本报讯深秋时节,在蒙城县立仓镇黎明村张楼庄一户两层楼的“珠串首饰加工点”,工人们边聊天边欢快地干着活...

蒙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蒙城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