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小蚂蟥钻出“造血”大产业
邹胜养殖的水蛭
本报讯“没想到以前不起眼的蚂蟥,现在也能成为致富的门路。”时下正是水蛭上市的时间,正在蒙城县立仓镇门南杨村水蛭养殖基地打工的贫困户崔兰燕说,以后她也准备养殖水蛭,走上致富路。
水蛭养殖基地是村里的养殖大户邹胜建设的。之前,邹胜一直在江苏南通做工,虽然只是一名建筑工人,但是他始终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想干出一番自己的事业。2017年,在工友的带领下去参观朋友的水蛭养殖场,得知水蛭售价高达每公斤200多元,他很是吃惊。
水蛭,别称蚂蟥,在邹胜老家农村河沟里很常见,没想到在南方大城市竟然如此昂贵,且那么畅销,这让他感觉机会来了。于是,他辞去工作,开始在南通各个菜市场收购水蛭,然后运到集中场所出售。由于母水蛭生产小水蛭,他逐渐掌握了一些养殖水蛭的技术。
幼苗两个多月时间就能长大,转手就能卖出高价钱,因此邹胜便向南京和上海等城市的客户推销幼苗。但是南通的经营和养殖场地太小,各种费用也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认真思考后,他决定回乡养殖水蛭。
2018年回乡后,邹胜因地制宜,首先对自家12亩地进行规划和设计,试养水蛭。那段时间,他每天起早贪黑,摸索水蛭的生活习性,反复试验,终于成功。2019年,邹胜将养殖基地扩大至33亩,创办了水蛭养殖专业合作社,年创利润40余万元。
随着养殖技术逐渐成熟,邹胜不仅养殖常规品种水蛭,还开始养殖药用价值更高的宽体金线水蛭。由于他养殖的水蛭比市面上的水蛭质量更好,价格更低,所以越来越受市场欢迎,尤其是宿迁市,是他宽体金线水蛭的主要销售地。
在邹胜的养殖产业起步阶段,立仓镇政府帮扶他申办特色种养业产业示范基地。同时,驻村扶贫工作队帮助他联系务工人员,解决缺劳力问题,带动贫困户就业,共同发展。2018年-2020年,其合作社常年带动贫困户稳定就业8户14人,累计为贫困户增收2万元左右。收获忙季最多时能带动30多户贫困户临时务工,工资平均每天都在100元以上,每年户人均增收5000元。
现在,邹胜创新出水蛭套养模式,在水蛭田里养殖小田螺,作为水蛭饲料,大大节省了成本,效益也提高不少。在他的鼓励和帮助下,村里的贫困户都在积极跟着他学习养殖技术,并就地安排岗位,很多贫困户都不愿再出门打工了。(马文照记者李鹏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蒙城新增了四条城乡公交线路,分别是,西部换乘中心至篱笆、乐土驿站至常兴、乐土驿站至罗集(西线)和东部换乘中心至...
蒙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蒙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