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去 师风犹存 忆我的老师徐兴德

淮河早报 2019-09-10 09:11 大字

霁 晔

我的小学老师徐兴德如果健在,也应该有八十四岁了,可惜他已离开我们十二年了,每每想起他,思念之情、敬佩之意便油然而生。

一九六四年,我在家乡凤台县陶王公社中心小学读三年级。从外校调来一名老师当教导主任,他便是徐兴德老师。他中等个头,头发后梳,举手投足显得英俊儒雅。

徐老师毕业于蒙城师范,学历虽不高,然而多才多艺,着实令人佩服。那时的小学师资缺乏,有不少科目因为缺学科老师都开不起来。而徐老师什么课都能教,称得上“万精油”老师。他尤其是擅长音乐、美术、书法。同学们对每周的两节音乐课、两节美术课,都很期待。记得有一天,徐老师正给我们上音乐课,教室外有两个小孩趴在窗口往里看。徐老师见状用粉笔在黑板上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两个儿童往里面张望时憨态可掬的神情,引得同学们捧腹大笑,都佩服徐老师的神来之笔。

徐老师十分勤奋,工作之余,创作了大量诗词,通讯、消息、书法等作品。上世纪六十年代,他便在国内几家诗刊上发表了多篇作品。轮到给我们上自习课,他常常会拿出发表在刊物上的作品,诵读给我们听,让我们可以更多地获得课外知识。他的毛笔字也极好,在当时我们公社应数第一。凡是公社有大型会议需要写会标和标语都请他去;当地哪家有红白喜事需要写字,也请徐老师去写。后来他成为省书协会员,更有多幅作品先后获奖。

文化大革命后期很多外地教师陆续返回原籍工作。徐老师也回到他家乡蒙城县立仓公社中心学校,后来当了公社教办室主任。就在回乡的第一年,他就在《安徽日报》上发表了一百多篇通讯报道,被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他在《文汇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也发表过多篇作品。他在《文汇报》上发表的长篇通讯反映下放在立仓公社上海女知青坚持常年捡粪的事迹,后来被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成了专题纪录片,片名叫《广阔天地 大有作为》,在全国放映。正因为徐老师文笔优美,精品频出,安徽日报等几家报社都曾发函调他,而他最终因为家庭负担重,师母和几个孩子都是农村户口,而不得不放弃。

我和徐老师的感情非同一般,因为那时我在班里成绩好,又上进好学,徐老师对我格外喜爱,经常单独指导我学习诗歌、书法,还传授一些做人的道理。我们之间除了师生关系,就如同父子。徐老师调回家乡后,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他。淮南办豆腐文化节也曾邀请他来淮南聚过。回忆过去每次聚会,都很让人难忘。

他虽然故去十多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都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他的师德、师风,他孜孜以求的进取精神,他诲人不倦的为师态度都永远镌刻在我的脑海里。

新闻推荐

开学军训 英姿飒爽 亳州市高中、职业学校新生陆续开启“军旅生活”

我市高中、职业学校新生陆续开启“军旅生活”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