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改水”改出一片新天地 蒙城实施旱地改水田项目后,农民亩均收入由1100元提升到8000元
[摘要]蒙城实施旱地改水田项目后,农民亩均收入由1100元提升到8000元
本报讯三年前,蒙城县立仓镇薛庙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薛平文怎么也没想到,种了几十年的旱田竟然能变成水田。更让他想不到的是,旱地改水田后,他家的收入增长了好几倍。
立仓镇当地有句话叫“蛤蟆撒尿就发水”,这里地势低洼、水患频繁。传统种植小麦和玉米,收益不高,是全县贫困发生率较高的乡镇。
“旱改水”通过对田、水、路综合治理,建成易于耕作、旱涝保收的农业生产基地,对增加农民收入、缓解保护耕地和占补平衡压力、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蒙城县通过实施旱地改水田项目,把水害变成了水利。旱地改水田后,立仓镇引入虾稻共作示范基地,薛平文到基地打零工,每个月有2000块的收入,还学到了“虾稻共作”技术。2016年底,薛平文一家顺利脱贫。眼瞅着“虾稻共作”的好收益,有了本钱、学会了技术薛平文从去年开始在自家的10亩田里搞起了“虾稻共作”,稻和虾在一起能收入五六万元,“要是和以前一样种旱田,咋可能一年挣这么多钱?”
碧绿的荷叶一眼望不到头,微风拂过,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雪白的莲花点缀其中,美不胜收……这是7月16日记者在蒙城县岳坊镇戴尧村万亩荷塘基地看到的场景。该基地通过实施旱田改水田项目,采取莲鱼共养和稻虾连作的生产方式,把曾经低洼易涝的低产田变成了高产田。
戴尧村位于涡河南岸,地势低洼,雨水稍微大一些就容易发生内涝。2016年,岳坊镇开始实施“旱改水”项目,依托引进的农业科技公司,在稻田、藕池中养殖螃蟹、黄鳝、泥鳅、小龙虾等。据了解,该项目每年可为戴尧贫困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吸纳87名贫困人口就业,人均月收入达1500元以上。
蒙城县是全省第一批实施“旱改水”项目县。自2016年以来,蒙城县依托茨淮新河和涡河优质水源,围绕农民增收、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变水害为水利”的工作目标,目前已建成“旱改水”项目7.6万亩。
据了解,通过“旱改水”项目的实施,蒙城县累计流转土地约8.7万亩,实现新增耕地516亩,通过稻虾(鱼类)连作项目和莲藕种植项目的实施,农民亩均收入由原来的1100元提升到8000元。此外,通过“旱改水”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田、水、路、林进行综合整治,美化了人居环境,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丁亚飞记者蒋加磊)
新闻推荐
◎马杰家在东,城在西,两地相距五十里。这个不远不近的距离让我每一次从蒙城县城回家,和从老家——王集乡马圩村回县城可是犯...
蒙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