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思记:两度援疆,收获满满幸福
董思记(前面中间)支教期间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为孩子辅导功课
异地热血青年的俩心愿
离开新疆和田已经一年多,蒙城县第二中学教师董思记仍然清楚地记得那里每一个孩子的音容笑貌,孩子们也经常给他寄来新疆大枣、山核桃等特产。每每收到这样的礼包,都是他最幸福的时刻。
2015年6月,董思记结束了新疆和田一中一年的支教生活。刚回到家乡,他就因支教成绩突出,被二次派往和田继续支教。两年中,董思记用赤诚点亮了边疆教育,也收获了满满幸福。
2003年毕业至今,董思记一直在蒙城二中任教,并在当地安了家。很多同事并不知道,他并非蒙城本地人,而是砀山县人。大学期间,董思记心中就种下了这样一颗梦想种子:毕业后一定要到蒙城教书。
“当时,蒙城教育远近闻名,有‘学在蒙城\’之说,尽管那时的亳州已经独立建市,但很多人仍旧习惯把蒙城教育比作是阜阳教育的‘东方红\’。除了蒙城,我心中没有第二个选择。”想起当年的情景,董思记记忆犹新。
大学期间的董思记,活脱脱一个热血青年,整天嚷着支援西部建设。但因为各方面原因,未能如愿。直到2014年8月,董思记才如愿实现第二个心愿,成为安徽省第五批援疆支教教师中的一员。
初到西域,和田干燥的天气和肆虐的风沙就给了董思记一个“下马威”。高原反应、口鼻流血、头晕气短……种种不适,接踵而至。但董思记没有丝毫畏怯。
“自己选的,咬牙也要坚持,我总是笑着提醒自己:没事,习惯就好了。”董思记说。
两次援疆收获满满幸福
董思记支教的学校是和田一中,他带三个班的物理课。由于学生汉语水平不高,接受能力有限。课堂上,他就用浅显的语言、精致的实验、生动的图片和优美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慢慢培养其兴趣。课下,当地的老师经常看到董思记和学生掰手腕、做游戏、辅导功课的场景,不仅如此,董老师还拜了许多“小老师”,向孩子们学习维吾尔语。渐渐地,孩子们都喜欢上了他的课。
把先进的教学理念灌输给当地教师,董思记始终没有忘记这一重要使命。凭借多年物理教学教研经验,他频繁开设观摩课,把蒙城先进的教学经验带到和田一中课堂上,并与多名教师一起讨论、改进教学模式,为孩子们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2015年,董思记因支教成绩突出,被二次派往和田支教。这次,他更侧重于传授先进的学校管理经验。
如今,离开新疆和田已经一年多,董思记仍清楚地记得那里每一个孩子的音容笑貌。孩子们也经常给他寄来信件和新疆大枣、山核桃等特产。“每每收到这样的礼包,都是我最幸福的时刻。”董思记说。
新闻推荐
4月19日,蒙城县王集乡石山村木耳种植基地,农民在大棚内采收木耳。眼下,蒙城县茂源种植专业合作社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的100万袋木耳陆续开始采收,源源不断地销往山东济南、滕州等地。据悉,该合作社以当...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