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打造特色文化街区 提升合肥城市魅力

合肥日报 2017-05-11 15:00 大字

建设特色文化街区,旨在浓缩城市历史,彰显城市文化,展示城市物产,体现城市品位,打造城市品牌,从而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

编制规划,有序推进

现代城市文化的主流是弘扬历史,融会时尚。合肥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建城历史的文化古城,又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打造特色文化街区,提升城市魅力极为重要。当前,一方面要做好合肥历史文化和历史街区资源普查工作,摸清家底,建立档案,为特色街区打造提供科学、准确、完整的数据库。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特色文化”的文史研究,挖掘和利用文化资源,打好府庙文化、三国文化、包公文化和淮军文化牌,讲好城隍故事、三国故事、包公故事和淮军故事,避免出现建筑千城一面、旅游似曾相识,文化流于形式的局面。

做好特色文化街区打造工作,首先要有规划引领,不能各把一块,各自为战,各区为战。为更好地保护合肥市历史古街区、古建筑,建议成立“合肥市打造特色文化街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合肥市打造特色文化街区实施办法》,利用5到10年时间,对保护规划中列出的重要街区、重点文物和历史建筑物逐一实施保护修缮或复建。要与精品城市建设结合,明确重点,分步实施,渐成规模,久久为功。

挖掘内涵,彰显特色

一是实施合肥老城区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工程。按照突出城市历史格局的要求,重点抓好合肥市历史街区的整修和保护工作。当务之急要重点实施城隍庙、逍遥津、包公园、李府“四大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工程。

城隍庙府庙文化历史建筑群保护更新。在坚持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的模式下,恢复“集中成片的历史建筑”,扩大城隍庙区域范围,将现在的合肥六中(老四中)全部划入,恢复文庙和龚家祠堂、李鸿章公祠、李国蘅住宅、段氏住宅等古建筑群;修缮府城隍庙、娘娘庙、思惠楼;打通蒙城路下穿,在蒙城路路面复建庐州府衙;利用好整个城隍庙、老四中、安徽省博物院老馆地下部分,建设地下现代商业广场和大型地下多层停车场,合肥将由此进入“地下商旅时代”。城隍庙应该成为未来合肥不得不去的文化名胜之地,成为老合肥的新客厅。

逍遥津三国文化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在保持景区基本格局和园林风貌的基础上,增加三国文化内涵,将逍遥津建成历史底蕴厚实、休闲设施完善的全国著名三国文化公园。合肥老城区小街巷正在启动改造,其中老北门的拱辰街、操兵巷、义仓巷、飞骑桥巷等也可依托古逍遥津、明教寺,打造成合肥三国味道的历史文化街区。

包公园宋代文化街区保护更新。进一步整治优化包公园周边环境,将宁国路-芜湖路-桐城路街区打造成宋式街区,使北宋包拯的包公园和南宋姜夔的赤阑桥连成一片,打造合肥宋代文化旅游街区。

李府淮军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淮河路主街区要扩大李府地盘,充实淮军文化展陈内容。整个街区要增加淮军文化标志标识,广场路面和外墙立面加入晚清合肥文化元素。淮河路及周边有十八条“非”字状街巷,是淮河路文脉和商圈的扩展和延伸,要重组商圈业态,将晚清民国人文历史与现代人居环境相结合,打造合肥有韵味、高品质的商业文化步行街。

二是实施合肥城区文化旅游休闲街区打造工程。随着合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购物与休闲相结合的“一站式消费”作为一种全新的消费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这部分街区不是完全依赖于历史文化资源,但也非常重视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如:罍街、中隐于市、后街和鼎街等。这些特色文化街区现已初具规模,但仍然需要认真谋划,精细规划,丰富业态、提升品质、完善配套。

三是实施合肥滨湖新区文化场馆街区建设工程。滨湖新区已经或正在建设一批省市级大型文化场馆设施,如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安徽百戏城、安徽省博物院新馆、安徽省图书馆新馆、安徽省美术馆、合肥音乐厅等。以这些场馆为依托,及早谋划推动滨湖新区十大文化场馆之间特色街区建设工程,使之逐步培育成合肥滨湖新区文化场馆新街区。(作者单位:合肥市文广新局)

新闻推荐

蒙城县人大积极搭建社情民意“直通车”

本报讯在今年年初蒙城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团分组讨论会上,蒙城县人大代表唐素梅提出了“省道203线楚村到常兴路段道路毁坏严重,需要修缮”的问题。日前,县交通运输局对唐素梅代表提出的问题作...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