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校企携手共筑“工匠摇篮” 探访蒙城县亳州汽车工业学校学生的成才路径

亳州新报 2017-04-19 10:00 大字
亳州汽车工业学校把汽车制造企业的技术人员请进课堂,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毕业于亳州汽车工业学校的胡嫣嫣,已经从普通的操作工成长为江淮安驰汽车公司的技术骨干

□本报记者 蒋加磊 文/图

“理论+实践”练好真本领

做大做强“亳州制造”,必需有大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亳州工匠”。

亳州市通过开展职业教育提升工程,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推进校企合作与产教结合,改革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等方式,培养了一大批“技能+素养”型的能工巧匠,让职业教育成为催生“工匠”的摇篮。这既让中职毕业生成了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又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技能人才支持。

4月6日,“五大发展见行动”全媒体采访小分队走进蒙城县亳州汽车工业学校,探访该校学生的成才路径。

4月6日上午,蒙城县亳州汽车工业学校。

“在安装的时候,要注意这个卡口一定要安装结实……”在实训楼的一间教室里,指着方向盘下面的轴承,来自江淮安驰公司的技术人员李欣欣正在给学生们讲解汽车装配知识,并不时提醒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

就在同一间教室的西侧,摆放着同学们的课桌。学习理论知识以及实际动手操作,他们都是在这里进行的。这个班被江淮安驰冠名,学生毕业以后,很多人可以直接到江淮安驰公司上班。

来自蒙城县小涧镇的张蔓就是江淮安驰冠名班的学生,因为初中时文化课成绩不太理想,她就报考了亳州汽车工业学校,想学个一技之长。

“一是学校离家比较近,二是就业率也很高。”张蔓说,她来到学校以后,发现教室很特别,这半边摆放着黑板、课桌,用于汽车专业知识的理论教程,那半边是实训场地,摆放着汽车底盘、轴承等一些零配件,为学生提供实训课程。

“这边老师上课,我们那边可以动手操作,这样可以提升我们的专业技能。”学生王硕介绍,因为他们毕业以后的工作需要很强的实际操作技能,所以在学校期间他们就开始培养这种能力。

李欣欣介绍,每周他们公司的业务主管和业务骨干都会到亳州汽车工业学校进行授课,主要教授汽车制造的四大工艺和一些相关实训的知识,为以后这些学生进厂工作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刚出学校门便进企业门

同一天,在机器轰鸣的江淮安驰汽车公司的装配车间内,胡嫣嫣正在汽车底盘进行流水线作业。2014年,胡嫣嫣毕业于亳州汽车工业学校。由于操作本领强,而且踏实上进,如今她已经从一名普通的操作工成长为企业总装车间里的一名技术骨干。

“当时报考这个学校,也是打听到他们的就业形势很好,只要在学校好好学,基本上都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胡嫣嫣介绍,现在去掉各项险金,还能拿到3500元左右的工资。

对于目前的收入,胡嫣嫣感到很满意,同时也很感激学校对她的培养,“因为我们学校和江淮安驰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也就是等于我刚迈出学校大门,就迈进了江淮安驰公司的大门。”

据了解,从2012年至今,亳州汽车工业学校平均每年向江淮安驰汽车公司输送百余名技术工人,曾经的毕业生很多已经成为技术骨干或者是班组长。

“他们在学校的时候就把实训作为他们的课程,可以说实际操作能力非常强,有这样一个很稳定的人才输送渠道,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我们的用工需求。”该公司人力资源部员工关系科主管张曼曼说。

“订单培养”合筑“工匠摇篮”

除了江淮安驰冠名班,亳州汽车工业学校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冠名班,比如高铁、电子商务等。这些冠名班的学生毕业以后,绝大部分要进入冠名的企业工作。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为他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在办学中采取了订单式培养,学生入校即入厂,学生每到二年级结束的时候,就被工厂签订就业协议要走了。”亳州汽车工业学校校长杨景泰介绍,相对于一些学校毕业生“毕业等于失业”来说,他们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学生的就业率在98%以上”。

近日,深圳天源迪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亳州分公司负责人向亳州工业学院送去感谢信,对该校能够培养出满足企业需要的优秀员工表示感谢。据介绍,留在天源迪科亳州分公司的8名学生中,已经有7人由普通工作人员晋升为班组长。

杨景泰坦言,他们招收的学生文化课水平相对较低,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我们学校改革办学模式,注重专业技能培训,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同时,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保障。” 杨景泰介绍,自2012年开始,亳州工业学校就与江淮安驰、上海大众、阿里巴巴电商等一些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由企业选择技术骨干进行“名师带名徒”,让学生接受“订单式”培养,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专业型的人才,实现了学校、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共赢。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提升职业教育水平

□怎么看 怎么干

《亳州市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指出: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实施职业教育提升工程,深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建一批“名师工作坊”,广泛开展“名师带徒”行动,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水平。

近年来,亳州市各大职业院校先后与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开展合作办学,走“工学交替、订单培养、产学结合、定向就业”的办学模式,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将学习和工作有机结合,大幅提高了就业率。

“全市各中职学校狠抓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这一中心任务,推进办学模式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强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每年为亳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近两万名技能型人才。”市教育局职成教科科长王丙超介绍,中职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97%以上。

接下来,亳州市各中职院校将围绕《亳州市职业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推进校企合作与产教结合,改革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更好地适应亳州“奋力走在皖北振兴前列”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为中职生体面就业做好铺垫。

“我喜欢中国……”在学校报告厅里,一群来自泰国曼谷的师生正在认真地学习一些简单的汉语。他们是来“取经”的,在这里他们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交流学习。

新闻推荐

家门口建起快乐“文化圈” □本报记者 蒋加磊 文/图

有了文化活动的场所,居民们的日子过得更加充实且有滋有味建设完善乡镇综合文化中心,为农村居民打造“5公里文化圈”;免费开放公共文化场馆,让城市居民乐享“15分钟文化圈”……利辛县不断提升公共文...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