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亳州市秋季作物全面开机收割

亳州新报 2016-09-21 00:00 大字

禁烧监督员正在秋收现场监督控茬灭茬

编者按:又是一年秋收季,随着高温晴好天气持续出现,亳州市大豆、玉米等秋季作物迎来成熟期,陆续开机收割。截至9月20日上午,全市秋收面积已达71.5万亩,占应收面积的10.9%。与此同时,秋季禁烧工作也拉开帷幕。

即日起,本报特推出“秋收纪事”系列报道,记者走进田间地头,为广大读者呈现秋收第一现场。

秋收景象一片繁忙

9月20日上午,在谯城区双沟镇和十河镇秋收现场,机械轰鸣作响,收割机不停“吞”着金灿灿的玉米秸。村民们在一旁忙碌着收获金黄色的玉米粒,确保颗粒归仓。

当日,亳州市秋季作物全面开机收割,部分地区已提前进入收割期。截至9月20日,秋收面积已达71.5万亩,占应收面积的10.9%。

当日下午,记者乘车从双沟镇街头一路向西行驶,连片的玉米和大豆映入眼帘,它们有的已经成熟,浑身泛着焦黄;有的黄中泛绿,在秋阳中“沐浴更衣”。

在该镇西南边陲的刘庄一处地头,一台联合收割机正在王小沃家的玉米地里作业。只听一阵机械声来回轰鸣,高立的玉米秆一点点消失在收割机后方,地面上只留下一层碎片和粉末。每隔几分钟,收割机就会停歇一次,启动翻斗,将收割并剥皮的玉米倒进王小沃开来的三轮车中。

“今年收成还不错,虽然七八月份出现了一段高温,但对收成影响并不大。”看着黄灿灿的玉米从收割机里吐出,王小沃黝黑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而在谯城区十河镇孙大村,秋收开始的更早。几十台收割机同时作业,绝大部分玉米和大豆作物已收割完毕,田间现“一马平川”景象。

“由于气温高、地理位置偏西,加之夏种工作启动早,我们村的玉米和大豆提前进入收割期,收割面积已达90%以上。”孙大村党总支书记孙千里说。

记者从市农委了解到,9月20日全市秋收工作已全面启动,截至当日上午,亳州市秋收面积已达71.5万亩,占应收面积的10.9%。其中,谯城区已收7.9%;涡阳县已收8.4%;蒙城县已收12.2%;利辛县已收14.7%。

农户购机掀新热潮

“这台机械是今年新购的,很先进,前方收割,后方吐雾,秸秆自动粉碎,直接出来就是玉米粒,不用掰、不用剥、秸秆也不用砍,一亩地几分钟搞定,省了不少人力。”在谯城区十河镇孙大村张小庄地头,村民曹凯驾驶收割机正在收割自家最后一块玉米。

曹凯共有10亩地,通过土地流转又承包了100亩,全部种上了玉米,是村里的种粮大户。为了收种方便,他个人出资购买了2台收割机,1台旋耕机,除完成自家收割任务外,还能赚些外快。更让他欢喜的是,购机花的钱还不多!

“3台农机花了近30万元,各种补贴加在一起能达到60%左右。也就是说,自己掏腰包的钱只有10万元左右。”曹凯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台收割机一天大约能收割五六十亩玉米,按照每亩80元的费用计算,一个秋收季的纯收入可达4万元左右。这样一算,一年多就可回本。

“最关键的是,村里有了农机,村民再也不用站在路边傻傻等待外来机械了。以前一到午收、秋收,村民天天在路边等,望穿秋水似的,好不容易来一辆收割机,一大群人盯着,很误事!”曹凯说。

在孙大村,像曹凯这样直接购机的农户不在少数。据悉,该村目前已有20多户村民购买了农机,村里的收割机总数已达30多台。这使得该村的秋收工作进展得快速而顺利。

秸秆全部还田离田

记者在收割现场注意到,所有收割过的地块,秸秆已全部粉碎还田。只在极少部分地块的地头和拐角处,因为无法用收割机收割,只能人工收割,出现了躺在田间的秸秆。有的农户正在忙着打捆,准备清运回家。

村民桑林茂家的4亩玉米秸秆今年全部粉碎还田。他告诉记者,现在农村生活条件好了,家家厨房都添置了煤气灶和电锅,秸秆基本用不到了,还田是最好的解决办法,等到秋种时,用旋耕机一旋,土质疏松得很。

“现在村民的环保意识也都提高了,能粉碎的都还田,不能粉碎的都离田,包括桥边、沟边、路边等地方,都要清运干净。你看,沟里连一根秸秆的影子也没有。”双沟镇刘庄村党支部书记钱传真指着道路两边向记者介绍。  (记者 郭玉岩 文/图)

新闻推荐

网吧仍现“少年郎” “黑电视台”禁不止 市文化旅游局有关负责人做客《沟通—政务零距离》

市文化旅游局做客《沟通—政务零距离》,接受问政未成年人随意出入网吧问题9月27日,市文化旅游局做客《沟通—政务零距离》(以下简称《沟通》)栏目。栏目录制现场,市民、媒体监督员等围绕网吧经营不符...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