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丰收就差一场雨” ——一户农民的抗旱保苗路

亳州新报 2011-04-29 17:43 大字

小麦丰收在望 期待雨水相助 □本报记者 汪玉琼 亳州市遭遇的秋冬春特大干旱自2月底解除以来,近两个月全市平均累计降雨量仅为20毫米左右,明显偏少于常年,持续干旱将对前期抗旱成果和午季丰收带来严重的威胁 ↑岳坊镇农技人员和村民在麦田里查看小麦生长情况

4月28日上午,蒙城县岳坊镇岳东村马如民老汉家的小麦一片翠绿,完全抽出的麦穗高昂着头争先恐后地迎接阳光。

“由于抗旱及时,几个月前的大旱对村里的小麦没有造成太大影响。小麦扬花期过后如果能下场及时雨,今年又将是大丰收。”马如民说。

期待来一场及时雨

年前,家中十几亩小麦刚开始出现旱情,马如民就赶紧到县城买来水管和喷灌机,冒着严寒让麦苗饱饱地喝了一顿。谁知,年后当地还是没有有效降雨,马如民眼看着麦苗下面的土地干得将要裂开,便和家人一起将麦苗又接连浇灌了两遍。

三遍浇灌保证了小麦正常用水需求,马如民家的小麦长势非常好。“这几天是小麦的扬花期,如果扬花期过后能下一场及时雨,小麦亩产肯定可以达到一千一百斤以上。”马如民笑着说,俗话说“麦花落进地缝里”,意思是说小麦扬花期土地要干,不能下雨,否则容易发生赤霉病。

提前准备应对旱情

当日上午,岳坊镇召开了镇村干部抗旱应急会议,为有可能到来的旱情做宣传和准备工作。“本地小麦暂时没有出现旱情,但不能不为可能到来的旱情做准备。”岳坊镇农技站站长王淼说,一旦扬花期过后没有有效降雨,他们将协调组织村民们采用科学的方法灌溉,但灌溉存在很多困难。

“村中青壮年劳动力基本全部在外,让他们回家抗旱不太现实;小麦秸秆脆弱,如果浇灌不科学可能造成小麦倒伏减产;采取最科学的喷灌方式,投入较高,种植面积小的农户不肯投入。”王淼说,目前,岳坊镇正协调各村抗病防病,喷洒叶面肥,这样也能增强小麦的抗旱能力。

抗旱高潮随时掀起

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王敬才说,根据地理环境,利辛地区的小麦已经开始进入扬花期,时间比谯城和涡阳约早两天,但扬花期也因品种不一样而不同。根据以往经验,5月3日左右,全市小麦扬花期将基本结束。

由于小麦扬花之前,没有充足的水分保障,目前全市90%的小麦出现旱情。据三县一区提供的数据:涡阳目前浇灌20万亩,谯城8万亩,蒙城5万亩,利辛万余亩,但这些浇灌过的田块多属于有微喷设备的种粮大户。

“根据目前状况,如果小麦扬花期过后仍然没有有效降雨,持续干旱将对前期抗旱成果和午季丰收带来严重威胁。”王敬才说,所以各地现在就要做好掀起抗旱高潮的准备,最大限度减少干旱带来的损失。

“把水管子抬高点,小心别压断了麦秆。”4月28日上午,谯城区城父镇小陈庄的一处麦田里,村民陈祥民一边握住水管进行浇灌,一边提醒着妻子。

连日来,持续的晴天让小麦在迅速抽穗的同时,也面临着新一轮的旱情。

记者在绿油油的麦田里看到,虽然多数小麦麦穗已经出齐,但旱情已经影响到了麦穗的正常生长,普遍存在卷叶、麦秆下部黄叶现象。随手拔出一株小麦,可以看出其根部的土壤也较为干燥,根系并不发达,水分已经难以满足麦穗生长的需求。

“可以说,现在距离今年小麦丰收就差一场雨了,只要不缺水,先前抗旱保苗的活就没有白干。”陈祥民说。目前,谯城区的小麦还未进入扬花期,陈祥民在抓紧抗旱的同时,也期盼着能再下一场“及时雨”。

说起今年的小麦,今年60岁的陈祥民感慨颇多,这辈子一直从田地里“捞钱”的他,家里共有20亩地,今年种了15亩小麦和5亩苔干。

自今年2月底旱情解除以来,陈祥民和妻子就奔波在麦田里,为了小麦的正常生长,他强忍着腰椎间盘突出所带来的疼痛,不断对小麦进行田间管理。

“两个月前的那场雨,解除了小麦旱情,下雨的时候我开着机动三轮车,拉着化肥冒雨施肥,一整天都没来得及休息一会儿。”陈祥民说,撒完15亩麦田的化肥,他的胳膊累得酸疼,连拿筷子的劲都没有。

接下来的时间里,陈祥民和其他村民一样,开始到麦田里拔草。雨后的小麦长势很快,为了不碰断麦秆,他只能弯着腰。

出穗的小麦要及时喷施农药,防止害虫的侵害。为此,陈祥民背起药桶,连续几天忙着给小麦打药。

“抗旱的时候已经花了不少钱买柴油,打药的时候就想着节省点,大多数人都是自己打,舍不得找大喷雾器。”陈祥民说,他们不怕出力气,只要能丰产丰收,苦点累点都无所谓。

(记者 蒋海涛)

新闻推荐

草履蚧“组团”侵袭杨树 全市三县范围内的杨树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侵袭

“满树都是虫子,看着头皮都发麻。”5月7日,记者在蒙城县岳坊镇牛王村看到许多杨树上爬满了褐色的小虫子,树枝光秃,叶片稀少。当地村民说,村里几棵小杨树已几乎被“树虱子”吸...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