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八旬教授情牵亳州大地 “丰收使者”胡承霖指导亳州市农民科学抗旱保丰收 □本报记者 蒋海涛 文∕图

亳州新报 2011-02-17 17:49 大字

胡承霖(右)在指导农民科学灌溉。 胡承霖在讲解合理施肥。

时下,120多天无有效降水的亳州大地,气象干旱已达特旱标准。面对历史罕见的严峻旱情,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县区高度重视,全力以赴,狠抓抗旱保苗工作不放松,全市几百万亩的麦田里,随处可见抗旱保苗忙碌的身影。

在亳州的田间地头,一位来自省城合肥的老人,无论走到哪一块麦田里,都会受到抗旱农民的热烈欢迎。他就是安徽省小麦高产攻关专家组副组长、安徽农业大学教授胡承霖,被人们誉为“丰收使者”的他,尽管已经82岁高龄,仍奔波在药都大地,指导农民科学抗旱夺丰收。

“泥腿子教授”受农民欢迎

2月15日,天气阴沉的亳州并没有降下人们渴望已久的及时雨,旱情依旧持续。利辛县望疃镇汪大村的村民,仍然像春节前一样,都在各自的麦田里忙活着抗旱,汪合密就是其中一位。

麦田刚浇灌了一半的汪合密,在转过身去挪动水管子的时候,看到麦田西头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西头站着的可是老教授?”汪合密大声喊道。

听到胡承霖的应答后,汪合密赶紧把水管交给了妻子,一边向地头走去,一边吆喝着附近正在抗旱的村民,告诉他们老教授又来指导人们抗旱了。

大约10分钟的时间里,10多位农民便围在了胡承霖身旁。“老教授新年好!”、“老教授咋有空到我们这里来了”、“老教授身上穿得冷不冷”,听到村民们一句句热情的问候,胡承霖连声致谢。

在汪大村的村民眼里,胡教授没有“架子”,真心实意、不求任何回报为老百姓办好事,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因此他们亲切地称呼胡承霖为“老教授”、“泥腿子教授”。

“我就是‘泥腿子教授\’,你们看我脚上还粘着泥呢,这是在你们麦田里踩的,从这我就可以知道你们抗旱做得好,麦田浇得透。”胡承霖笑着说。

随后,胡教授对老百姓关心的科学抗旱、合理施肥等问题,一一进行了详细讲解。说话间,胡承霖俯下身去,用手轻轻拨开麦根附近的泥土,拔出一棵麦苗,仔细查看麦子根系生长的情况。

“这块高产示范田的麦苗已经达到了一类苗的标准,在大旱之年长势还能这么好,你们抗旱很及时,效果很好,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丰收一定有保证。”胡承霖话音刚落,围在他身边的村民便报以热烈的掌声。

汪合密说,这掌声是对坚持抗旱所取得成效的鼓励,也是对胡教授一直以来对他们的指导、帮助表示感谢。

春节期间,

指导农民科学抗旱

胡承霖不止在利辛县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在亳州市其他县区,忙碌在抗旱一线的农民,同样为这位老教授的无私奉献所感动。

“胡教授人特别好,热情得很,小麦的知识人家讲得头头是道,别看年纪那么大了,还想着为俺老农民帮忙,俺这一带的人没有不说他好的。”谯城区十河镇的村民李大刚的话,得到了在场20多位农民的一致认可。

“作为在全省小麦主产区开展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倡议人,胡承霖全程参与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常年深入基层,宣讲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积极培育小麦技术骨干,为提高全省小麦生产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省政府决定授予胡承霖教授小麦高产攻关特别贡献奖,并奖励人民币10万元。”这是2010年9月,省政府在合肥召开会议,对历时5年的小麦高产攻关行动进行总结交流时下发的通报。

赢得荣誉和掌声的胡承霖,并没有停止对小麦的研究,80多岁高龄的他,依然奔波在江淮大地。

2月6日,农历大年初四,一心牵挂着亳州旱情的胡承霖,便自己乘汽车从合肥来到了亳州市。顾不上休息的他,先后走进谯城区大杨镇郭万村、赵桥乡双楼村、十河镇孙口村等地的麦田里,调查当前旱情、苗情和抗旱行动情况,指导农民科学抗旱夺高产。

“黄的地方施10斤到20斤尿素,其它地方施10斤到15斤就行了,不要平均,要看苗情,凡是黄的地方多施一点肥料有好处。”在谯城区十河镇,胡承霖耐心地向农民指导着。

胡承霖说,他最担心部分农民对眼下旱情认识不足,产生靠天等雨的想法,错过小麦浇返青水的时机。因此,他大年初四就赶到了亳州市,三天时间里走了六个乡镇,不停地动员农民要抓住农时抗旱保苗。

“今年小麦受秋冬春连旱影响,加上去年12月中下旬以来气温较常年偏低,生长量不足,群体整体偏小、次生根系短而少,广大农民要抓住春季小麦二次分蘖高峰期,早浇灌、早追肥,水肥齐攻促生长,提高成穗数,保证大旱之年不减产。”胡承霖说。

连续13年,

每年来亳州10多趟

药都人念着胡承霖的好,胡教授也夸着亳州人的热情好客、勤劳朴实。

“亳州是小麦主产区,我这一辈子都在研究小麦,所以我来亳州的次数就比较多。”胡承霖说,自1997年第一次因为指导小麦种植来到当时的亳州市,到现在已经10多个年头了,这些年来,他每年都要来亳州市10多趟,每一次来都要住上几天,走进麦田查看、记录小麦的生长情况。

胡承霖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1978年调入安徽农业大学,从此便踏上了献身服务“三农”的历程。

自2005年安徽省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启动以后,胡教授来亳州的次数更多了,在亳州停留的时间更长了。涡阳县成功创建全省首个小麦亩产千斤县、蒙城县小麦高产示范田创建、利辛县种粮大户技术指导、谯城区抗旱保苗的显著成效,这些都包含着这位老人的心血与汗水。

在涡阳县开展高产攻关活动期间,从耕地深度、施肥量到播种量、播种行距等每一个细节,胡承霖都亲自把关,确保关键技术落实到位。

人们记不清多少次胡教授顶风冒雪,深入田间地头察看苗情;也数不清有多少次,他头顶烈日,在热浪涌动的麦田里指导生产。药都大地留下了他一个个坚实的脚印,小麦产量不断增加的背后,隐藏着这位老人对科学播种的信念与追求。

“我的身体还好着呢,我肯定会经常来亳州,这里很多人都是我的老朋友,他们的热情、勤劳、朴实,让我感到很温暖。”胡承霖说。

新闻推荐

蒙城县纪委召开十届四次全体会议

2月23日,蒙城县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传达上级会议精神,总结2010年工作,部署2011年工作。蒙城县委副书记、县纪委书记张廷林代表蒙城县纪委常委会向全会作了工作报告。201...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