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这一年,农民增产更增收 本报记者 蒋海涛

亳州新报 2011-01-04 17:52 大字

▲玉米丰收 ▲技术保丰产 ▲科普助丰收

当2010年的日历撕去最后一页,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年,作为一个经常跑农业口的记者,我记录着这个农业大市的发展,感受着新农村的巨大变化,见证着农民增产增收的幸福和喜悦。

近年来,亳州市以小麦高产攻关和玉米振兴计划为抓手,采取“行政保面积,部门保技术,示范保产量”等超常规手段,粮食生产连创佳绩。2010年全市小麦总产294万吨,比上年增长3.8%,平均单产468.6公斤,位居全省第一;玉米面积首次超过大豆面积,达300万亩以上;涡阳县、蒙城县再一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涡阳县还首次跨入全国20个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之列,并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小麦千斤县”的创建目标。

传统农业的发展能提高农民的收入,养殖业、特色农业的发展,同样能为农民增收,而且还能让百姓的致富路越走越宽阔。

2010年,全市中药材种植已达400多个品种,共有800多个中药材种植专业村、8个中药材种植基地,药材种植面积80万亩以上,中药材种植年产值20多亿元。亳州市大力实施的“畜牧业振兴计划”,让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0%以上,全市各类畜禽养殖场、养殖大户一万多家。另外,全市蔬菜种植面积一百余万亩,蔬菜总产量140多万吨,产值20多亿元。这些都为农民增产增收添加了“砝码”。

这一年,全市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一片片别墅群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改善了农民的居住条件。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村子里出现了一幢幢别墅、一处处新宅,直观反映了农业发展成果为农民所享的现实图景。

2010年,全市完成规划新村500多个,开工建设新村近200个,越来越多的百姓过上了城市小区化生活。亳州市还加强新农村建设项目监管,确保项目资金使用规范;加大对新农村建设政策和典型建设经验的宣传,促进全市新农村建设上水平;认真落实各项富民工程、农村清洁工程,加快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速改变农村人居环境条件。

这一年,对于亳州的农业生产、农村变化、农民增收来说,有太多太多的内容值得浓墨重彩地书写,但勤劳、朴实的药都农民并没有满足所取得的成就,他们正朝着农业现代化、集约化、国际化的目标而努力,向着百亿斤大粮仓的梦想而奋斗。

新闻推荐

城关镇计生宣传进冬训课堂

本报讯(侯保宏周勋)近日,蒙城县城关镇举办党员冬训培训班,对全镇党员开展为期三天的集中学习教育,提升广大党员政治思想素质和工作业务技能。该镇以开展党员冬训为契机,围绕人口计生形势、宣传与...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