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学者王振川:大殿或为汉代坤道院

亳州新报 2011-01-11 17:52 大字

↑作为墙基的碑记

本报讯(殷艳萍 张梅 谢广领)近日,上海学者王振川考察了本报曾报道过的涡阳三清殿,经他初步鉴定认为,三清殿或为汉代坤道院,里面住的均是女道姑,其墙基的碑记上记载的捐建者为女性,而另块小碑出现的“雉河集”的字样表明,雉河集的叫法至少有400年以上的历史。

2010年11月19日,本报报道了三清殿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发现。由于三清殿在本报报道之前没有文字记载,多次考察老子故里的王振川并没发现。一次偶然机会,王振川看到本报报道,遂产生浓厚兴趣,决定前去考察。

“八棱莲花石座很少见,其规格极高,与三清殿的身份是符合的。大殿里的四根高大红色木柱,显示了大殿的雄伟。残存的木柱色彩,可以看出当年的鲜艳程度不亚于现在天静宫的木柱。”在详细看了三清殿之后,王振川说。

至于已断为两截作为墙基、刻满人名的石碑,经过仔细辨认,王振川发现碑文上写有“刘门马氏”等,都是“某门某氏”这样的名字。据此,王振川认为三清殿为女性筹资重建的,“石碑宽约0.7米,厚约0.5米,两截加起来长2米以上,女性捐资立此巨碑,实属罕见。”他考证到,涡河北的天静宫老子庙过去是乾道院,而城里的三清殿住的都是女道姑,应为坤道院。河北为阳,属乾道;河南为阴,属坤道;这符合古代的建制。

另一块碑记记载,公元1575年以周淮为“社首”的一批道教信徒们集资“建修冥司殿宇”的情况。此碑为横式,仅1米宽,0.5米高,厚约10厘米,背面没文字,应是嵌在庙宇墙中的石碑。王振川说,“从它的规格来看,应该是三清殿里的一个小殿宇,既然是‘建修\’,必然是原有庙宇。从墙体的厚实,以及墙里的汉砖可判断,此庙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汉代。”

而碑记“大明国直隶凤阳府寿州蒙□(注:此“□”字碑文上不清晰)县雉河集市乡”这一句话 ,说明了今涡阳县县城在“大明国”时代的一些情况:“雉河集”名称的存在至少有400年以上的历史,“雉河集”当时属于“蒙□县”,即蒙城县。这一点,涡阳县原文化局副局长胡智表示认同,有据可查的史料记载,雉河集的叫法只出现在清代。

“对三清殿的考察,有利于研究涡阳县志和道教在涡阳的发展情况。”胡智说。

新闻推荐

江淮安驰车展亮相“两会”

本报讯(记者 朱明光)在“两会”召开期间,江淮安驰公司组织的车展在会场外亮相,吸引了参会代表、委员们的关注。1月14日上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方春明,市委副书记、市长沈强等市领导...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