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蒙城十二景观新咏

亳州新报 2010-12-15 02:30 大字

□王克锋

一个地方的人文景观,往往成为这地方的文化品牌,故我国自明代普遍修地方志,各州县都记有“十景”、“八景”。鲁迅曾幽默地说:中国人常得“十景病”或“八景病”。其实,各地的人文景观,都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当地人们的骄傲,是人们热爱家乡的精神支柱之一。现在,各地都强力开发旅游业,振兴地方经济,所以建设和保护当地的人文景观,更显得十分重要了。

蒙城有万历、顺治、康熙、民国四部《蒙城县志》,代代都记载了蒙城的“八景”,民国县志竟增至十六景。实际上,传统认可的是十二景。现在,这些景观,有的保护很好,有的已经残破,有的早已消失了。“保护很好”的,应加强保护;“已经残破”的,应抓紧修复;“早已消失”的,能重建,应该重建;不能重建的,不要勉强,因为有的景观,乃天然形成,岂人力所能为?刻意“复古”,食古不化,是劳民伤财办傻事。

最近,笔者探访了蒙城诸景观和原景观遗址,得诗十余首。为建设和保护本地的人文景观,人们或许能从所引古诗和笔者拙诗中,得些启迪,故敢献丑。

(一)、古塔插花

古塔插花,指万佛塔,在蒙城老城南门东侧。宋代建筑,砖木结构。八角,十三层,高四十二余米。塔内外嵌彩釉陶佛八千余尊。由塔内螺旋梯可上至十层。今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蒙城县令高淑曾诗云:

嶒崚塔影逼云霞,十三层楼映日斜;

巢鹤鸣时风渐起,铃声响彻几千家。

今建宝塔公园,山、湖、亭、榭,书屋、画阁,花圃、丛林,幽雅别致,已成大众乐园。因得七古云:

万佛塔下万人游,万人万象万欲流;

万世万法唯一善,唯将善字心中留。

(二)、慈寺晓钟

慈氏寺,在万佛塔旁,建于元代。寺内有大铁钟,寺僧五更必撞钟,清声悠扬闻全城,为全城人早起的信号。寺僧偶或误点,其钟自鸣,也是一奇。清初县令田本沛诗云:

永夜今方旦,佛天钟自鸣;

半生醉梦者,到此闻清声。

新中国成立,慈氏寺为小学,后毁寺建教学楼。前年,蒙城红雨汽车公司原董事长,善士,捐款十万元,铸一铜钟,铭文“慈寺晓钟”,挂于万佛塔公园,但与原《慈寺晓钟》已无甚关系了,乃善士善事也。故我构诗,未虑及此。诗云:

慈寺铁钟偶自鸣,奇传百代鬼神工;

寺废钟失楼入画,但闻学子读书声。

(三)、漆园春雨

漆园故城,在县城涡河北岸不远处。原旧廓历历,丛林茂密。春天,氤氲腾起,远观,轻雾茫茫如雨,近之则无,别处丛林无此景象,传为奇观,历代文人争相题咏。清代何名雋诗云:

寂寞荒城涡水隅,千秋灵气霭平芜;

氤氲变幻弥今古,霏雨空蒙入画图;

花想春开蝶意早,柳疑烟绽化工无;

逍遥到处仙风在,应逐云深傍野夫。

现在,古城残迹全无,平畴旷野,麦浪滚滚,沿涡高楼林立,已非旧貌。因得七古云:

漆园春雨雾空蒙,已非当年荒土城;

麦浪接饮涡河水,夹岸高楼映彩虹。

(四)、涡河晚渡

涡河晚渡,指蒙城北关涡河渡口。旧志记为“涡阳晚渡”,因蒙城在南北朝时称涡阳。每当暮蔼初临,渡口霞映碧水;商客游人,争渡呼舟;夹岸堤柳,归鸟盘旋;河中船舶,炊烟袅袅;远帆点点,传来渔歌;宛若画图。清代王廷珍短歌云:

涡阳渡,垂星露,不见人烟空见雾;

夜来无事过河干,千里明光拖练布。  (下转B2)

新闻推荐

爱心课桌送给留守娃

12月25日下午,乐土镇大王庄小学的小学生将捐赠的新课桌搬进教室。当日下午,蒙城县广播电视台将购置的100套课桌椅,送到地处偏远、教学设施简陋的乐土镇大王庄小学,让在此读书的农...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