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共享一片蓝天 ——三个残疾人重获生活新希望的故事 □本报记者 任雷

亳州新报 2010-05-17 18:11 大字

一年两千元的补助,让这位重度残疾的母亲露出了笑容 5月7日,刚刚手术后的付金标老人10天后就能重见光明

5月16日是我国第20个全国助残日,今年的助残日主题为“关爱帮扶农村贫困残疾人”。 亳州市现有残疾人36万,占全市总人口的6.2%左右,而其中农村残疾人数约占80%,涉及约21万个家庭。

自地级亳州市组建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通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工程”、“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等系列帮扶措施,使得农村残疾人的生活得到不断改善,残疾人的最低生活保障、卫生医疗、子女上学等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但是这种改善对大多数残疾人来说还是初步的、低水平的,他们仍然还是农村最困难的群体,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帮扶。

楚素芳的困境打破了

一个农村家庭出现一个患上重大疾病而残疾的人,就可能耗尽家庭的所有积蓄。好在国家出台了新农合、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贫困重度残疾人特别救助等政策,让许多因病致贫的农村残疾人又有了新的希望。

5月6日,蒙城县乐土镇新庄61岁的楚素芳显得很高兴。因为楚素芳困苦的窘境最终随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贫困重度残疾人特别救助工程等政策出台而日趋缓解,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楚素芳原本是一个正常人,接连15年的辛苦操劳,让她的腰肌受损严重,刚过60岁,已经是满头白发、耳聋、重度驼背,去年被当地残联列为重度贫困残疾人,每年可以享受360元的补助款。

如果说楚素芳是一个不幸的农村妈妈,那么她的儿子李良顺则是个苦难的农村孩子。15年前,当时17岁的李良顺正在读高中二年级,平时成绩非常好的他梦想着有朝一日考上大学,一展宏图。可是一阵撕心的疼痛猛然间钻进他的髋部,就如同一只利箭射穿雄鹰的翅膀。髋关节坏死,胯部残疾,从此相伴他的只有两间低矮的青砖瓦房和一张木床。

为了给孩子治病,楚素芳夫妇早些年四处奔波,到处寻医问药,结果李良顺还是下半身残疾了,留下来的只有空徒四壁的两间青砖房,还有治病时四处借的欠款。可是,日子还是要继续。

残疾的孩子也是娘的心头肉。李良顺下半身残疾后,楚素芳夫妇对他更是疼爱有加。家里的四亩田地成了主要经济来源,李良顺的父亲在集上摆了一个修理自行车摊子,一年下来的总收入不过两三千元,而这些钱只能解决三口人的温饱。

“只要能吃饱穿暖就行,也没啥其他的想法,没钱就节约一点,总是够用的。”对于楚素芳来说,多年如一日的困苦早已经不是生活的折磨,反而是人生的一种历练,铸就了一种平常心。

目前,楚素芳一家享受A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每年有700元的补助金;另外,楚素芳和儿子李良顺分别享受贫困重度残疾人特别救助,每年共有850元的补助金,加上逢年过节,当地

政府、残联送来的慰问金,有将近两千元。

“两千元对于我们家来说,相当于收入翻了一番,生活当然要好得多了,现在鸡鱼肉蛋买得也多一些,孩子的营养也跟得上。”楚素芳说,这要感谢党和政府呀,让她晚年的生活过得更幸福。

链接:“贫困重度残疾人特别救助工程”于2009年新纳入全省28项民生工程。按照省统分任务,2010年亳州对符合政策规定的36250名贫困重度残疾人实施特别救助。救助标准为城镇贫困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救助50元,农村贫困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救助30元。

蒋少坤的公道讨回了

如今,残疾人在社会上被歧视、权益上被侵犯的现象依然存在。很多残疾人在权益遭受侵害时,无法去维护自身的权益,直到助残维权政策的实施,才让更多的残疾人明白,残疾人也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5月7日下午,涡阳县城西蒋大庄,暖阳斜照进一个恬静的农家小院内,54岁的孤寡残疾老人蒋少坤正细数着葡萄架上的小葡萄。一阵暖风掀开老人的衣角,露出肚子一侧醒目的一块疤痕。

提起肚子上的疤痕,蒋少坤又想起五年前的往事。由于身体残疾,蒋少坤多年来一直靠开残疾人专用三轮摩托车为生。当时49岁的蒋少坤像往常一样在县城老子骑牛转盘处等人,不久来了三位客人,说是要到谯城区大杨镇看病,经过讨价还价,双方商定以50元的运费成交。然而就在蒋少坤准备驾车行驶时,被一辆客运车拦住了,客运车驾驶员、售票员要求蒋少坤所载的三位乘客转乘客车,但由于价格原因,三乘客并不同意转乘客车,仍愿意乘坐蒋少坤的三轮车。

随后,客车售票员对蒋少坤进行辱骂,双方发生争执,客车上下来两名男子和一名女子对蒋少坤进行毒打,致其倒地昏迷,后经医生诊断,蒋少坤大肠被打断,内脏严重受损。经法医鉴定,蒋少坤伤情为重伤。与此同时,蒋少坤的一位同村的残疾人因劝架也被打伤。

事情发生后,蒋少坤两人共花去医疗费万余元,因无钱继续治疗,蒋少坤两人被迫出院。而打人行凶者并未受到应有的处罚。

就在投诉无门的时候,蒋少坤两人找到了当地残联,很快,当地残联为其申请了法律援助,并督促当地公安机关对蒋少坤被打一案依法再次详查,将打人行凶者起诉至法院,最终还了蒋少坤一个公道。

“正常的人维权都不容易,更何况我们这些不识字的残疾人?多亏了残联的同志帮忙,不然我可能连法院的门都找不到。”蒋少坤说。

链接:自2001年市残联成立以来,积极维护残疾人权益就成了各级残联的首要任务之一,各县区残联设置了残疾人维权办公室,各乡镇设置了专职理事长,专门帮助残疾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2001年至今,亳州市残联共接到残疾人被侵权案件大小近500件,其中大案要案40余件。通过各级残联的积极协调,以及其他相关单位和法律援助工作者的积极努力,绝大多数的残疾人都得到了应有的补偿,重新赢得生活的尊严和勇气。

刘文刚的愿望实现了

一个经济拮据的农民,为了孩子、为了家庭,他可以心甘情愿地倾其所有。然而如果要是让他为自己治疗白内障,花掉一年甚至两年的积蓄,他情愿就这样一直做个“睁眼瞎”。如果能在不增加家庭负担的情况下,实现重见光明的愿望,那该有多好呀! 

5月7日,利辛县程家集孔营村79岁的刘文刚老人来到了2010年亳州市暨利辛县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手术启动仪式上。作为复明工程的一名受益者,告别了12年的混沌时光,他由衷地说道,“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专家,让我在12年后重见光明。”

12年的混沌时光对于一个农村的留守老人是艰难的,除了要照顾年少的孙辈,还要下田种地、烧火做饭、洗衣缝补,样样都要亲力亲为,而模糊的视线无疑成了巨大的阻碍,做所有的事情都因为“小心翼翼”地摸索而变得缓慢,一件正常人几分钟就能办好的事情,到了白内障老人的手中可能需要几十分钟,甚至更长时间。

一只眼睛也是一个世界。2009年,对于刘文刚来说是一个幸运年,他成了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的受益者,专家为他做了免费的左眼复明手术。一分钱不花,又重新看清世界,这让刘文刚老人既兴奋又感慨。

“就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舍不得花钱治,做了12年的‘瞎子\’,看啥都是模糊的,连自己吃饭都有问

题,现在好了,这手术一做,啥都看清楚了,心里也亮堂了。”刘文刚说。

链接:“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在亳州市已经连续三年大规模实施,让数千农村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该工程也是今年亳州市31项民生工程之一,是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又一“民心工程”,今年亳州市又有15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获得免费复明手术,其中利辛县400名、蒙城县300名、涡阳县400名、谯城区400名,分别由利辛县人民医院、蒙城县第二人民医院、涡阳县人民医院、市人民医院和华佗中医院负责实施。

●相关新闻

“亳州市残疾人事业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部门配合的良好格局,为保障残疾人工作和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应有贡献。”市残联理事长王钦良说,目前一些贫困残疾人收入低、就业难的问题还相当突出,部分残疾人生活还很困难、发展压力还很大,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关爱帮扶残疾人,尤其是农村贫困残疾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他们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感受构建和谐社会的温暖。

链接:自地级亳州市组建以来,亳州市共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7000人,其中对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6223人。此外,培训语言康复576人,培训聋儿家长576人,供应辅助器具10000余件,配发辅助器具1000余件,普及型假肢装配300余例,对500名肢体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对600多名智力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对600多名低视力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对300多名低视力患者家庭进行培训,安排近万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

新闻推荐

赵韩来亳视察新农村文化建设

本报讯(记者 杨文刚)5月17日至18日,省政协副主席赵韩一行来亳州市视察新农村文化建设。省政协常委、副秘书长魏志光,市政协主席刘振宏陪同视察。赵韩一行先后视察观看了利辛县西潘楼镇...

蒙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