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春“闹”鹤鸡庵

亳州新报 2010-04-28 03:47 大字

春天本身就是个悸动的季节,似乎惊蛰过后大地就开始不安宁了。万物都蠢蠢欲动不说,连僻远的地段都会整得热闹非凡。民间庙会是个招人事儿,南来北往的行人、游人、商人都会蜂拥而至来到鹤鸡庵。这天是农历二月二十九,寂静的地盘瞬间沸腾了,大地开始喧嚣。

鹤鸡庵是一座古老的庙宇,坐落在蒙城县城西四十多华里的马集乡鹤庵村境内。数百年来,在涡、蒙、亳等县享有盛名。一般一个有名气的地方总会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鹤鸡庵也不例外。那还是唐朝唐僖宗年间,唐皇下旨在全国各处广修庙宇,以求人民安居乐业,幸福永驻。公元873年,在现在的鹤庵村姬庄南边,建了一座庙宇,内塑观音菩萨诸神像。完工的当天,有一只仙鹤落到庙宇的屋顶上,目睹此景,人们便顶礼膜拜,认为是天降祥瑞,神灵显现。庙宇甚得风水,富有灵气,命名时便以“鹤”开头,又因庙宇处在姬庄地段,便把鹤和姬组合起来,姬和鸡同音,鸡和鹤同属禽类,便得一名“鹤鸡庵”。

打开尘封的历史,鹤鸡庵的记载如明珠一样,一个个跃出。据明嘉靖《寿州志》和民初《蒙城县志》载:“鹤鸡庵,蒙邑西四十里,会期二十九。”鹤鸡庵历经百年,屡遭战乱之劫,但坏了就有人修。据鹤庵村姬庄现存石碑记载:民国十四年(1925),清末名将马玉昆之侄马幼堂和马集圩长冯克龙等六百八十四家捐款重修了鹤鸡庵,建三间高四米、宽五米的正殿和三间西廊房,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十分壮观。大殿正中重塑三奶奶神像,怀中抱着各具神态的金色泥娃娃。殿内四壁画天罡、地煞神像。

旧时文化落后,人们把生男生女寄托在神灵身上。一开始,每到会期人们就到鹤鸡庵烧香拜佛,祈求平安。后来有的人无儿想儿,便前去虔诚叩拜,求神赐子。偶有生子者,便认为是“三奶奶”显灵,年年来烧香还愿,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拴儿”。为保孩子平安,根据十二属相,十二年后会日,请上吹鼓手,邀请亲朋好友,带上香、炮等祭祀礼品前来进香。父亲身背香包,男孩身披红绫,置身于大方桌上。诸亲友扛着高过四五米、小碗口粗细的彩色滚龙附凤旗杆,上挂方斗,红男绿女。一路上鼓乐前导,得子者居中,诸亲友随后,各人手拿五色小彩旗,上写“朝山进香”四字,名曰“扫寺”,又叫“竖旗杆”。经过人们渲染,鹤鸡庵便以“拴儿”声名远扬了。自明清至今数百年来,年年会期香火极盛。

到了鹤庵村,远远的“鹤鸡庵”三个深红大字,直逼你的眼球,让你拜访她的渴望更加强烈。

庵外是四面八方涌来赶会的人群,一拨一拨,欣喜地看着望着,左顾右盼,流连忘返。

置身于庵中,顷刻间就被一种热潮包围,这热潮多是善男信女们的虔诚。膜拜、上香、叩头,他们真诚地重复着动作,诚心地表达着企盼。

小吃的飘香吸引着食客们的“馋虫”,芝麻飘香的烧饼,黄澄澄的糖糕,粉嫩的油煎凉粉,加上一杯蒙城大曲,津津有味不说,那享受真是赛神仙。

会是商家云集之处,他们各自占着有利的地段,千方百计运用着促销手段吸引着赶会的人群,最容易动心的是女人,扯上几尺花布,买上几套内衣,交易时时刻刻进行着,乐的是客户,醉的是商户,串串挂在脸上的笑容,为鹤鸡庵增添了喜悦。

庵中香火弥漫,烟火中香客们醉了,殿内正中,观音菩萨正慈眉善目看着虔诚的香客们,在她端坐的莲花台上也生出无数个信念的莲花,弥漫的烟雾随风飘着绕过大殿的巧檐,袅袅飘荡着散进天际里。湛蓝的天空下,那灰色的重檐殿顶,显得格外凝重。

东边演艺团里传来动感的舞曲,震撼的音乐带着现代韵律,冲击着久远的文化。拾一枚散落的羽毛,上面散发着暖暖的温度,透过阳光看着紧密的毛羽,总是那样缜密玲珑,抚摸着羽毛,像是抚摸古老鹤鸡庵。时过境迁,百年风俗不变,人们心中留恋的并不是简单的庙宇,而是一种不变的情节,春闹的沸腾。

于是,在春天这个潮湿的季节,抓一把鹤庵的空气,凝练,分成无数个水珠,如圣洁的甘露,散发着,永驻心间。(刘勇)

新闻推荐

安全生产大检查重效果

蒙城县城关镇安全生产大检查重效果本报讯(周勋)蒙城县城关镇为确保今年春季安全生产大检查各项工作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四措”并举提升检查质量和效果。一是修改、完善并下发涵盖12项...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春“闹”鹤鸡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