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污染源 今朝新动能 利辛县靠绿色循环绣出脱贫致富花

亳州晚报 2020-12-07 10:59 大字

[摘要]——利辛县靠绿色循环绣出脱贫致富花

贫困户在恒发种植专业合作社里摘瓜蒌

昔日污染农村环境的畜禽养殖废弃物、多年禁烧难止的农作物废弃秸秆,能否转化成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新动能?绿色循环发展,能不能绣出脱贫致富花?近日,记者在已经“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利辛找到了答案。

“双污染”变成“双增值”

小雪过后,气温骤降。走进利辛县城北镇绿色果蔬产业园,德青源养殖项目车间内却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正忙着给鸡蛋贴追溯码,然后装箱外销。

“公司的饲料全部从放心品牌厂家购买,从这里产出的每一只鸡蛋都打上了生产日期和产地,通过鸡蛋上的追溯码,可以查到出产农场等相关信息,源头控制确保绿色安全,让消费者放心食用。”城北镇党委委员徐健这样告诉记者。

德青源养殖项目属“金鸡产业扶贫计划工程”。目前,该项目年养蛋鸡120万只,年可产有机鸡蛋2亿枚左右,实现销售收入约2亿元,带动就业160人,其中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57人。

“养鸡场产生的鸡粪,供给园内的有机肥厂,每年搭配6万亩农作物废弃秸秆,加工成多肽生物活性有机肥4万吨,除供园区内的果蔬生产场家使用,还对外出售,仅此一项每年又收入7000多万元,还带动农户秸秆增收30多万元。”徐健说。

长期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畜禽养殖粪便,和焚烧污染空气屡禁难止的农作物秸秆,在这里双方转化增值,并带动农民增收脱贫致富。

据介绍,“金鸡产业扶贫计划工程”下一步发展目标是,180万只产蛋鸡和60万只后备鸡的养殖规模,打造成集“生态养殖-食品加工-清洁能源-有机肥料-订单农业”于一体的循环经济新模式。项目全部达产后,将实现年产172.8万只绿色母鸡、4.2亿枚有机鸡蛋,鸡蛋、有机肥产值均可翻番。饲料生产还可直接带动农户10万亩高效玉米生产,综合带动近10000人就业增收。

有机果变成“金蛋蛋”

外面寒风凛冽,位于城北镇绿色果蔬产业园的刘少辉家庭农场大棚内,却是暖意融融,碧绿的叶片下,露出一个个诱人的红色草莓,摘下一颗轻轻一咬,嫩嫩的、甜甜的,让人口舌生香。

“这个品种叫天仙醉,亩产6000斤至8000斤,最高可达1万斤。现在每斤批发价25元至30元,比普通品种草莓贵3到4元,在市场上仍十分抢手。”由政府优惠政策扶持进园办场的刘少辉说起这话不无自豪。农场里的草莓之所以品相好、味道好,成为值钱的“金蛋蛋”,主要得益于施用了产业园有机肥厂生产的多肽生物活性有机肥。

除了天仙醉,刘少辉家庭农场内种植的还有红颜、章姬等草莓品种共48个大棚,并种有冬枣、黄桃、车厘子等170多亩水果,整个家庭农场一年销售额近300万元。由于务工需求很大,除吸纳了17个当地贫困户就业,还吸收了周边村民,每人每天工资60元到80元。

同样由政府优惠政策扶持进园办场,利辛县恒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千亩瓜蒌种植,也得益于施用多肽生物活性有机肥。

“我们的瓜蒌营养价值高、颜值高、效益也高,每斤比市场上普通瓜蒌高出3至5元钱,销售根本不用愁,刚采摘下来,马上就被订单企业拉走了。目前年销售收入近600万元。”合作社负责人孙艳说起话来乐滋滋地。

除了直接吸纳流转土地的贫困户和一般农户150人,在园内打工增收脱贫致富,合作社还采取统一生产技术、统一有机肥、订单收购产品的办法,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瓜蒌500亩,年增收300万元。

得益于产业园内的有机肥,发展绿色有机高效果蔬生产,带动农民脱贫增收致富的又岂止这两家企业。目前,城北镇绿色果蔬产业园已流转土地16000多亩,发展绿色农业企业65家,生产有机冬枣、草莓、瓜蒌、西甜瓜和时令花卉等,已形成三季有花赏、四季有果摘的现代绿色蔬果产业园。目前,整个园区已拥有12个注册商标,31个农产品获得农业农村部绿色食品认证。

据悉,目前,城北镇绿色果蔬产业园已带动全镇1200个贫困农户全部脱贫,实现年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今年园区已获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项目。

多循环延长价值链

走进巩店镇天逸家庭农场机器轰鸣的车间,一群农工正忙着将搅拌好的秸秆粉屑等装袋制成菌棒。在这里,农作物废弃秸秆同样成了宝,先是加工成菌棒增值,再生产香菇、平菇等食用菌,菌棒废弃后成为有机肥,又用于生产绿色农产品,在多次绿色循环中延长价值链。

场长李闯告诉记者,“目前,我们场年产菌种360多万棒,每年可消化9万亩玉米、小麦废弃秸秆等。年产香菇、平菇等食用菌1200吨,产值达1200万元,纯利300万元。废弃菌棒产生的有机肥,以每吨50—100元的价格卖给周边农户,年可满足5000亩农田生产绿色农产品的需要,对企业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李闯接着又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年每亩800元的价格,政府帮俺流转农户承包地125亩。18栋蘑菇大棚、进场道路、供电、供水设施总投资500万元也全由政府承担,俺每年只支付5万元租金。没有政府的扶持就没有俺这农场。”

2018年创建以来,该农场不仅通过吸纳当地50位贫困户和150位普通农户就业,年人均增收1.8万元,还采取统一提供菌种、统一技术指导和统一收购产品,带动周围300多农户,发展菌菇生产年户均增收7200元。

城北、巩店两镇,仅是利辛县靠绿色循环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如今,该县的一个个乡镇,在政府给力的优惠政策扶持下,各种绿色农业产业风生水起,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正成为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全县利用畜禽粪污、农作物废弃秸秆制作有机肥的企业就有60多家。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这些昔日农村的污染物,转化成了农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新动能。该县在实施社保兜底、教育扶贫、特色产业扶贫等措施的同时,正在用绿色循环绣出脱贫致富的美丽花朵!

采访结束前,利辛县委常委、副县长赵培仑告诉记者:“2011年,利辛县被确定为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县。2014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86970个、208556人,贫困发生率13.63%。目前动态管理已实现脱贫87073户、212902人,9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0.28%。今年上半年,虽受新冠疫情影响,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551元,同比又增长6%。”

(汝平许发夫汝雪枫文/图)

新闻推荐

“小瓜蒌”变身发家“金元宝”

工人正在采摘瓜蒌果本报讯初冬时节,在利辛县城北镇绿色果蔬产业园内,一个个金黄色的瓜蒌挂满棚架。这一片片瓜蒌地,不但增加...

利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利辛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