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艰苦创业 脱贫致富拉动就业
工作中的武友群
如果一个原本健康的人突然成了残疾人,会怎么样?相信很多人是茫然的。武友群也不例外。
武友群是利辛县中疃镇张板桥村人,以前,他在外地做水果批发生意,五年前,在开车从西安到合肥的路上发生车祸,因而失去双腿,从此变成了残疾人。那一年,他45岁。
“当我在医院醒来的时候,看到没有了双腿,心里绝望了。我当时想:我的人生完了,让我死了算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那段日子,武友群极度颓废。后来,在亲朋好友和家人的鼓励下,他慢慢从绝望、消沉中走出来:“我才40出头,我的家人还需要我!”于是他又重新振作起来,开始计划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我们这里做纱门的多,技术也好学,后来我就琢磨着,要不就回家办个纱门厂吧。”武友群说,2016年,他带着不多的积蓄回到家乡,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建起了一个1500平方米的厂房,生产纱门、服装等纺织产品。
打理工厂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多事都少不了操心、跑腿。为了方便出行,武友群便买来一辆电动车代步,每次外出谈生意时,他都自己开车前往。为了尽可能地扩大生产规模,他的工厂春季生产纱门,夏季过后便开始根据季节变化加工电瓶车挡风被。这样一来,工厂里一年到头都有活干,可以长年吸纳就业者。其中有不少人是残疾人。
48岁的武守飞因患小儿麻痹症留下后遗症,一直和老母亲生活在一起。因为身体残疾,不便外出务工,他曾在家闲了好多年。武友群回乡建厂后,对残疾人“特殊”照顾,优先录用,这给他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良机。“我在这里剪剪线头,做些零活,一个月能领到2000多块钱工资呢!”武守飞说,他来干活时,老母亲也一同过来帮忙,每个月也能领2000块钱工资,娘俩能有这么稳定的收入,得感谢武友群。
抢订单、跑销售……在武友群的苦心经营下,工厂的效益越来越好,生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如今工厂里共有60多人务工,其中有16名是残疾人,还有19户是贫困户。
“老武啊,累了就休息会,别着急哈!”“小姜,去屋里喝点水,吃块西瓜去。”考虑到残疾人的身体特殊,在日常生产过程中,武友群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总怕他们太累。像这样的关心和问候是经常上演的,大家打心眼里感激他。
深知困难群体的生活不易,为了帮助一些因家庭原因不便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者,武友群还把生产设备和生产原料下发到附近的贫困户家中,等贫困户做出成品后按统一加工价格进行回收。
村民卢娟是当地的贫困户。之前她一直在无锡打工。婚后因为婆婆去世,她只好返乡留在家里照看孩子,得知武友群开办了工厂后,她主动前去学习技术。因为要照看孩子,学成后便申请了一台设备在家里加工。她说,“正常情况下,每个月在不耽误照看孩子的情况下,通过加工产品可以收入2000-3000块钱。俺能脱贫多亏了武厂长帮助,非常感谢他!”
去年武友群的纱门生产产值达到100多万元,生产电瓶车挡风被10多万套,价值200余万元,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年产值已经超过了300万元。工厂的效益持续提升,武友群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他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自己遇到难处时,是周围的亲朋好友伸出了援手,不管是残疾人还是贫困户,他们都还处在困境的泥沼里,这时候,大家一起搭把手,他们就能尽快迈过贫困的门槛了。”(记者刘景侠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9月6日,利辛县好人志愿者邓刚来到贫困大学生王欢欢家中,为她送去了22000元爱心款。王欢欢家住孙庙乡新建村王庄,家中...
利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辛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