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水瓢

皖北晨刊 2019-10-17 16:27 大字

最近,我随一个公益组织回访农村学校净水计划实施情况。在一所小学,学生正在吃午餐。这个午餐是真正意义上的免费午餐,政府全包,取名为学生营养餐。有米饭、有馒头,荤素菜都有。学生既吃得饱、吃得好,又吃得安全。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这一重大政策落地,主流媒体多有报道。但有一件“小事”,不少媒体人可能没注意到,那就是学生吃完饭以后,用公益组织赠送的水杯或自带的水杯在喝水,这些水都是通过净化或烧开后的水。吃过饭,再喝几口水,孩子们舒服极了。我为什么对学生用水杯喝这些干净的水那么在意,因为我知道,很长时间以来,农村很多学生都是用水瓢喝水。

现在很多人只见过用铁皮或塑料做的水舀子,却不知什么是水瓢,特别是孩子,不知水瓢为何物。有一句俗语说,按下葫芦浮起瓢,寓意虽然与本文无关,但由此可知,葫芦是水瓢的母亲,葫芦切成两半,便成了水瓢。水瓢很轻,可以浮在水面上,拿起水瓢就可以舀水。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我们利辛老家,由于缺少柴禾,家里很少有烧开水的。如果口渴,就到水缸边,拿起水瓢舀些水喝。到井边,打起一桶井拔凉水,斯文一些的人,就用水瓢舀着喝,性急的人,加之口渴得厉害,把水瓢扔在一边,直接端起水桶开喝。外村赶集的、行路的口渴了,来到井边,见村民用这种方法解渴,也跟着喝井拔凉水。有个别村民脑瓜子灵,发现这是个商机。就买些糖精和醋,放在井拔凉水里,又酸又甜,不亚于现在的高级饮料,两分钱管你喝个够。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水受到了污染,沟塘里的水没有以前那么清澈了。但当时大家对水质好坏并不那么在意,大家照喝不误。那时我已在乡村当民办教师。在我任教的学校西南角有一口水井,水井旁是一面水塘。原来清粼的水塘水质开始发黄。塘水已不能洗衣,当地村民就汲井里的水在井边洗衣,洗衣水被顺势倒在井边上。村里一些散养的猪一见到井边有水,高兴地直奔而来,在井边畅快地打泥。这下子井水就被污染的塘水、洗衣的肥皂水、猪打泥的臭水所包围。这样的井水能好吗?但就是这样的井水,却是孩子们口渴时唯一的饮品。

当时的学校既没有电热水器、又没有烧水的锅炉,十来个老师要喝水,只能用煤油炉或煤球炉烧些开水喝,根本顾及不到学生。况且那时也没有让学生喝开水的意识。孩子们课间玩累了,汗出多了,就跑到井边,用水瓢舀从井里提上的水喝,不少孩子拉肚子、闹蛔虫、肚子疼等症状出现,这都与喝生水、喝有污染的水有很大关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本着这一理念,后来,政府下大力气治理黑臭水体,几年下来,天渐渐蓝了,水渐渐清了。在农村学校,原来的“黑屋子,土台子,里面趴个泥孩子”的情景已一去不复返了,代之的是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和可调节高低的新式课桌椅。原来晴天风吹灰、雨天烂泥地的操场变成了塑胶跑道操场。更让大家欣喜的是,现在农村几乎所有学校都有了净水设施,学生都喝上了安全健康的水。在城区,路边都有直饮机,孩子上下学,如果口渴了,不要说用水瓢,连水杯也不用了,用嘴直接对着出水口就喝了。由此看来,水瓢真的远去了。

屈海波

新闻推荐

咨询 0551-62649617 62611610

杏花公园北100米润安大厦B座32层注销公告宿州缘车缘汽车用品销售有限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41302MA2R95ER8W)拟向公...

利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辛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