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难忘您的情
◆许明亮
一个没有成家就失去父母的穷孩子,一个在党的怀抱里温暖49年的普通党员,农村工分本变成了城镇户口本,生产队社员变成了国家公务员,业余报道员当上了县政协委员,令众多人羡慕。但这些变化背后的酸甜苦辣,却是外人很难了解的。
1975年初,我从部队退伍,回到生我养我的家乡利辛县阚疃区赵桥公社孔郢大队许庄。由于在连队当过6年的文书兼业余报道员,因此,退伍回家不久就被阚疃区抽去干勤杂工兼业余报道员。放下枪杆子又拿起笔杆子的我,十分珍惜这个难得的机遇,使我倍加以勤为本、以苦励志、以俭养德。在完成区委办公室交办的勤杂任务后,有空我就跟领导下乡了解社情民意,留心捕捉鲜活的素材,晚上在防地震庵棚里煤油灯下冥思苦想、搜肠刮肚、挑灯夜战,一篇篇习作变成了铅字的文章。其中《好政策给孤儿带来幸福》《一家三代七个兵》等1000多篇反映农村改革发展题材的稿件被《农民日报》《安徽日报》《江淮时报》《阜阳报》《人民前线》等10多家新闻单位采用。渐渐地我这个“高产土记者”便在全县出了名。
1985年金秋,是我终身难忘的时刻。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我提供了均等的机遇,经文化考试和德、绩考核,我以优异的成绩被破格录用为国家正式干部。 1995年阳春三月,在阚疃镇党代会上,我又光荣地当选为镇党委宣传委员。从此,我把精力和智慧都献给了党的宣传事业。 1999年6月,我调到利辛县委宣传部任副科级秘书,10多年里,我仍把新闻宣传当作事业,一天也没有放弃过新闻写作。
1999年12月10日《江淮时报》头版采用了我写的 “阜阳市政协深入农村调研”的稿件,让我兴奋的几夜睡不着。从此,我与《江淮时报》结下了深情。
我把宣传人民政协当作一种崇高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乐趣。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政协门多进、会议多列席、活动多参与,心里想着政协宣传。县政协给我征订 《人民政协报》《江准时报》,从精神上给我充电加油提神。每期心爱的两报一到,我都爱不释手,看了一遍又一遍,好文章传给大家看,经典文章剪贴成册,就像补品一样使我血气两旺精神充实,深感宣传政协新举、新象、新人、新事、新风,有使不完的心劲。
2007年,我当选利辛县八届政协委员后,结识了许多委员,从他们身上学到了本领,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有的还交了朋友,保持联系沟道,从他们履职尽责等方面获得新、鲜、活的有价值的素材,便夜以继日笔耕,寄或电传给江准时报编辑老师。正是他们点点滴滴的关爱,给我莫大鞭策和鼓舞,一篇篇稿件见诸报刊。直到2015年退休,共有5000多篇稿被中央、省市新闻媒体采用,其中《江淮时报》采用了400多篇,4篇获奖。因此,我要感谢各级领导的厚爱和支持,感谢没见过面的编辑老师的无私关怀和帮助。
作家柳青生前曾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只有几步。我庆幸,我的人生要紧处结识了《江淮时报》。知遇之恩,难以相报。如今,当接到赠送的《江淮时报》时,我都一期不落、一篇不漏地学习拜读,用来丰富自己的阅历和晚年生活。当看到那一个个熟悉的老师的名字,心里总有一种亲切感,因为那是一种日久弥醇的深厚感情。
(作者为利辛县委宣传部退休干部)
新闻推荐
三儿一孙送军营 保家卫国显担当 记亳州市“情系国防好家庭”江明三家庭
——记亳州市“情系国防好家庭”江明三家庭
利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辛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