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妈妈:为残疾人康复事业奋斗12年 从特殊教育老师到政协委员,一直致力于残疾人康复事业
晨报讯 从最初只有1个学生的家庭式办学,到现在已经在筹备第6所康复中心;从只了解听障儿童康复知识,到现在面向发育迟缓、自闭症以及成人康复事业,沙沙用了12年多的时间。这中间,困难很多,成就感也很多。“做残疾人康复一旦开始了,就真的没法停下来。”这些年,因为坚持残疾人康复事业,沙沙也获得了诸多荣誉。她是第五届“合肥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也获得了“合肥市十佳公益人物”“合肥好人”称号。现在,她还是合肥市政协委员,多次为残疾人康复事业提案,希望能为残疾人尽一份力。
办学初期,举步维艰
1980年出生的沙沙是黑龙江齐齐哈尔人,2002年随爱人定居合肥。学习中西医专业的她,当时在合肥从事助听器验配工作。“那时候人工耳蜗不普遍,很多听障儿童和老人都是佩戴助听器。”沙沙说,很多人配助听器时,还一直询问她如何给孩子康复,“可以说一开始是顾客逼着我去学习这些康复知识。”
上班做验配师,下班后,她就在网上自学,“那时候听障儿童康复机构十分稀缺。”学到了知识,沙沙就教给大家。“有一天,一个孩子妈妈问我,对康复知识这么熟悉,为什么不自己办个康复中心,教孩子们呢?”一语惊醒梦中人,那时候已经当妈妈的沙沙看到听障孩子也十分不忍,很想为他们做些什么。2006年底,沙沙辞职。2007年初,只有一个学生的康复中心在她的家里开学了。
办学初期,沙沙用了一个词“举步维艰”来形容,来自资金、场地、人员上的诸多困难如一个个拦路虎摆在沙沙面前。为了方便家长们外出务工,孩子采取全寄宿制。白天,沙沙要给孩子们做康复训练——听觉训练、呼吸训练、发音训练、口舌训练等,从咿咿呀呀到连词成句;晚上还要伺候孩子们洗漱入睡,夜里给他们盖被子、叫小便,24小时跟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根本无暇顾及家庭及自己的孩子,辛苦可想而知。
2010年前后,已经租房办学的沙沙非常焦虑,“当时借债已经有30多万元,发不下来工资,房租也交不起,我当时急得都要找兼职做了。”但是即便是那个时候,她也没想过放弃,“孩子通过训练后喊出了第一声爸爸妈妈,家长那个激动的样子,令人很有成就感。看着孩子一天天进步,我也没办法去停掉。”
希望全社会能关注残疾人
没法停掉,只能坚持。12年多来,从一开始的只面向听障儿童,到2012年底开办第二家残疾人康复中心,面向发育迟缓、自闭症儿童,后又走向芜湖、利辛,目前沙沙已经开办了5所残疾人康复中心。位于包河的第6所残疾人康复中心也正在装修中,“这一所残疾人康复中心主要面向成人康复,还有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沙沙说道。
沙沙介绍,现在有一些孩子接近成年时才佩戴上人工耳蜗,做语言康复跟儿童不一样;还有一些成年人因为脑中风失去言语功能,也需要康复。另外就是,现在特教行业有大量老师缺口,希望能多培训一些老师去从事残疾人康复事业。
多年来,沙沙一直关注残疾人康复,她所创办的锦雯言语康复中心等多家残疾人康复中心也迎来了很多关注和支持。“中残联、省市残联都十分关注这些孩子,现在锦雯所在地方也是五里墩街道提供的,租金比较低。”沙沙说,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现在作为合肥市政协委员,沙沙除了关注康复中心发展,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全社会助残上。近期她经过走访提出的关于提高普幼教师残健儿童融合教育能力的建议、减少出生缺陷的提案、建立健全残疾儿童及家庭保障机制的建议都得到了回复,“我真的希望,我们全社会都能接纳关心残疾人,让他们也能活得更有尊严。”
晨报记者 张琳琳
通讯员 詹伟伟 王薇 实习生 宋新云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武长鹏通讯员汝雪枫)在京东商城“三只松鼠”旗舰店,一款名为“五香轻卤牛肉”的产品页面上,标注着“扶贫项目”字...
利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辛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