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村民“土里刨金”的带头人
潘刚提醒村民在小麦扬花期注意预防病虫害
他把村民当作家人
引导村民种植高产小麦,鼓励种植大户扩大种植规模,帮果农开拓产品销路……从农村走出来,如今又回到了家乡,利辛县农委高级农艺师潘刚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积极帮助老乡们向土地要效益,成为深受村民们欢迎的“潘专家”。
“这个枝子也不能要,树上的果子要保持合适的数量才能长得好。”4月23日,在利辛县城关镇纪康农业合作社里,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手持修剪刀,将一个个已经挂果的桃枝剪除,而种植园的负责人武继刚不住地点头表示赞同。
这位正在修剪桃枝的男子叫潘刚,是利辛县农委的一名高级农艺师,同时也是武继刚的农技顾问。三年前二人因种植而结识,如今依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年过六旬的武继刚是城关镇武寨村人,在成立这个合作社以前,他就种了十多亩的桃树,为了能扩大种植规模挣到更多的钱,他又在距离县城较近的胜利村流转了约200亩土地栽桃种枣。“有个朋友跟我说,农委刚来个姓潘的专家,很有水平。”武继刚说,当他兴奋地找到“潘专家”时,却发现对方是个年轻小伙子,就有点失望,“我就怀疑他是不是真有水平”。
不过,武继刚的疑虑很快就打消了。潘刚不仅对果树种植方面的知识熟稔于心,连小麦、大豆等庄稼的田间管理也都不在话下。这几年,在潘刚的帮助下,武继刚不仅引进了一批优良种苗,还打开了桃子的销路。2014年,他盈利三十万左右。这下,武继刚对这位年轻人彻底地服了,“把我们当成家人,毫不保留教我们。有了潘专家的帮助,再给我200亩地我也不担心了”。
他把增产增收看作职责
1979年出生的潘刚出生于利辛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安徽农业大学园艺系毕业后,又考上了该校农学的硕士研究生。2006年毕业后,他留在了省农科院下属的相关单位从事蔬菜、棉花等农作物育种栽培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2011年,通过招考进入利辛县农委工作。
第二年4月份,潘刚作为第五批选派干部来到了程家集镇孔郢村任职。孔郢村的村民们没想到,这位新任村干部帮助他们引种的鲁原502和百农207等优良麦种在2014年亩产达到1300多斤,创造了该村小麦亩产的历史记录。
“我前期对各个小麦品种进行过研究和比较,哪些是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哪些能抗倒伏,然后选一些适合我们的进行试种,然后再逐渐扩大规模。”潘刚说,为了免除村民们的后顾之忧,他为大家提供了从种到管到收的全程指导,目前全村已经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农户选种了这些高产小麦品种。
“担心有风险,去年就没种,结果看人家收那么多小麦,就眼热了。”村民田希望说,他今年种的16亩小麦都是潘刚推荐的。
虽然从去年开始,潘刚的下派工作已经结束,但在田间管理的各个时期,他依然会用发手机信息或者是现场指导的方式,为村民们提供技术指导,“我到村里就是要发挥我的特长,让大家每亩地能增产二百多斤,这是我的目标,也是职责”。
他把土地当成舞台
他参加的番茄系列品种选育与产业化获得农业部颁发的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他参加的辣椒系列品种选育与应用获得省政府颁发的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他从事的辣椒新品种推广项目获得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在潘刚的荣誉榜上,重量级的奖项不在少数,他把这一切,归功于自己与土地的“零距离”接触。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大学学的知识也是和农业相关的,我就应该用我的所学来服务我的父老乡亲。”潘刚说,土地是村民们生活和发家致富的希望所在,也是自己发挥才能的巨大舞台。
在他的帮助下,村民许茂修育成红薯秧苗50多亩,亩均收入约3000元;袁效灵、刘长金等人的夏玉米、夏大豆都喜获丰收;退伍军人孔伟贺采取洋葱地里套种西瓜,西瓜地里套种棉花,棉花地里再套种蔬菜的茬口安排进行种植,亩产效益近10000元。
“作为一名农技人员,不仅要以实验室为舞台,更应该把田间地头作为阵地,尽自己所长帮大家解决难题,带大家发家致富。”对于潘刚这个敢闯、敢干、敢拼的年轻人,利辛县农委副主任张晔不吝赞美之词。 记者 蒋加磊
新闻推荐
6月1日上午,市交警支队高速一大队民警走进利辛县巩店镇永昌小学,为广大学生送上一份特别的“六一礼物”。活动中,民警结合日常多发的青少年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案例,对如...
利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利辛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