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秀华:反哺养父母责无旁贷
袁秀华在照顾婆婆
俗话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袁秀华作为一名农村女教师,多年来无怨无悔,她悉心服侍生病的父亲,赡养年老体弱的母亲。而她和自己的父母,没有一点血缘关系,她是两位老人的养女。
“爸爸妈妈收养了我,给了我新的生命,并将我养大成人,现在,他们老了,我有责任和义务服侍他们,赡养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幸福。”袁秀华说。这些年来,她用执着和坚韧,善良和勤劳,诠释了中华儿女孝敬父母的崇高美德。
近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妇联联合开展的全市首届“慈母、孝女、贤妻”评选揭晓,利辛县巩店镇希望小学女教师、“爱心妈妈” 志愿者袁秀华,荣获亳州市十大“孝女”称号。深入了解这位女教师之后,记者发现,这位好女儿有着非同一般的孝敬故事。
养父母视如己出
袁秀华是一位普通的女教师,在她刚出生不久,便被送给了本村村民秦秀珍家,从此在养父母的陪伴下慢慢长大。
儿时的记忆中,袁秀华清楚地记得,养父母对她比亲生女儿还亲。从她记事的那一刻,她就深深地感觉到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那时候,父亲经常赶集时带着我。还没到上学的年龄,父亲就把我送到我们村的一所教学点让我上学。多年来,上学的时候,无论刮风下雨,父亲都会接我送我,父亲的陪伴让我度过了无数快乐的日子。”
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袁秀华的成绩位居全班第三,父亲袁学魁听到消息后高兴的无法形容。看着他的表情,袁秀华哭了。她告诉父亲,“我不想上学了,因为咱家穷,我还有两个弟弟,他俩也要上学,交学费实在是困难,”父亲听了坚决不同意。之后的数年里,袁秀华的父母不分白天黑夜地劳动,想着办法多攒一点钱,咬着牙让袁秀华继续上学。
1980年,袁秀华高中毕业,第二年成为一名民办教师。从教多年来,她一直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哪个孩子生病了,她会关切地询问,送药送水;哪个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了,她会仔细帮孩子寻找原因,抽出时间给孩子辅导功课。她说,农村的孩子,父母都忙着打工或者种田,大部分都靠自己学习,很多孩子的父母都不在身边,自己就要扮演好代理监护人的角色,尽可能地让孩子多多感受大人的关爱。
工作两年后,袁秀华结婚成了家,爱人吴强曾经在当地供销社工作。即使在成家后,她也天天去看望养父母,看到养父母缺啥就会及时添置。
反哺父母知感恩
几年前,养父袁学魁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治疗一阵后病情不见好转。两个弟弟常年在外打工,袁秀华赶紧送父亲到阜阳的医院治疗。每天只要忙完手上的工作,她和爱人便会轮流在医院看护父亲,但住院治疗了近一个月,父亲的病情仍没有好转的迹象。随后,袁秀华便和爱人商量,到蚌埠的大医院去复查。结果出来后,她当场泪流满面:父亲是肺癌晚期,剩下的日子不多了。袁秀华很不甘心,她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于是,她动用所有的积蓄,然后又借了一万块钱,带着父亲四处求医,但复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无奈之下,袁秀华带着父亲回到了家中。在家养病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情越来越重,家里条件不好,需要的药没有,于是她就跑到利辛县城去买,有时到阜阳去买。父亲想吃臭豆腐和辣椒油,她放学后赶紧就送过去。有一次,袁秀华的母亲打电话说老伴想吃葡萄,袁秀华下了班,不顾风雨交加的天气,以最短的时间把葡萄送到父亲的手里,而她自己淋得像从水里刚捞出来一样,晚上还病了一场。
袁秀华每天都会询问父亲想吃啥,想到哪里去,在父亲去世前的几个月里,袁秀华每天下了课便会往家中跑,生怕父亲出现什么状况。在她的精心照料下,父亲过得非常安逸。临终时,父亲哽咽着对袁秀华说,“你这个女儿我没白疼!”
父亲离开后,袁秀华把全部的心思都用来孝敬母亲上。现在她的母亲已经74岁高龄。她把老母亲接到家里,就像小时候养母照顾她一样无微不至。每天,她都会把社会上发生的大事小事讲给老人听,让老人的生活不寂寞;为了让老人吃好,每天三顿饭她都不做重样的;一年四季,她都会给母亲洗澡擦身,修剪指甲。
丈夫吴强的爷爷一直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两年前,爷爷不幸摔断了腿,袁秀华和丈夫吴强忙前忙后,照顾爷爷两年,直到老人92岁高龄去世。袁秀华还有一个远房表叔,老人无儿无女,袁秀华和亲戚们经常看望老人,并给老人买衣服和营养品,让老人的晚年倍感幸福。
袁秀华常说:“父母待我视如己出,亲人是我们最珍贵的财富,作为儿女要学会报恩,父母的恩永远是报不完的!”
温剑 峻岭 记者 刘景侠
新闻推荐
本报讯 “种大烟(罂粟)和种小麦、大豆不都是一样的吗?咋会犯法呢?”近日,利辛县孙集镇杨土楼村,种了810株罂粟的七旬老汉关某某对民警的铲毒行动提出了异议,还和民警理...
利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辛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