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触及灵魂的采访 《艾滋患者侯怀桂的不屈人生》 2005年安徽新闻奖二等奖 □邓传功
近六年了,不知为什么,我时常会想起他。
作为采访者和被采访者,在命运的长河中我与他只是擦肩而过,或者说只是一次偶然的相遇。但就是这样的一次邂逅,却让他一直在我的记忆中沉淀,成了我永远的挂牵。
他叫侯怀桂,是一名艾滋病患者,我的一篇人物通讯的主角。
这是一篇写艾滋病人的人物通讯,发表于2005年11月18日的《亳州报》,题目为《艾滋患者侯怀桂的不屈人生》。
12月1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艾滋病日,2005年的这个日子前,按照报社领导安排,我来到利辛县中疃镇张板桥村进行采访,我的采访对象就是侯怀桂。
“我是一个艾滋病人,你不介意吧。”侯怀桂笑着说,并热情地与我握手。直到现在,我仍然记得,我们的采访是这样开始的。
侯怀桂是一个不肯向命运低头的人,为了改变贫穷的命运,上世纪90年代初,他和当地很多人一起四处卖血。但命运却和他开了个非常残酷的玩笑,他因此被发现感染了艾滋病毒。
我在文中这样叙述侯怀桂当时的心情:发现病情的那一天,他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躺在床上,先是长吁短叹,默默地流泪。随后,整个房间响起了一个男人的嚎啕声。
随着党和政府“四免一关怀”政策的落实,以及集治疗、关爱、救助于一体的三级网络的建立,绝大多数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和救助。侯怀桂很快从艾滋病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跑运输、建水泥预制厂,他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同时还带动了同村一些病友们就业。“我不愿意一直靠政府养活着,我相信,凭我的双手,有政府的帮助,我的生活同样可以变得很精彩。”侯怀桂说。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早已消除了最初对“艾滋病”的顾虑。他的坚强、乐观把我深深地打动,整个采访过程对我而言,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我增添了对生命更多的感悟。
新闻推荐
本报讯(邹继星)在联合治超3号行动中,利辛县剑指重型超限超载运输车辆。此次行动以4轴以上车货总重超过40吨的大型超限运输车辆、超限超载严重路段...
利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利辛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