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乞讨四年到谱写爱心乐章
有人曾经贫穷,一旦富了便对贫穷置若罔闻。
有人曾经贫穷,一旦富了便想少让别人受苦。
在利辛县阚疃镇,就有这样一个人,少时乞讨四年,过多了穷日子,一旦富裕,便看不得别人贫穷,想方设法帮助别人,几十年如一日。他不但自己做,还带动家人和朋友一起乐善好施。
他叫郑怀良,提起他的名字阚疃镇上至80岁老人,下至8岁孩童,无不点头称颂。
□通讯员 何彩云 记者 刘心珠
A
年少时乞讨四年
记者开始提出采访郑怀良,希望对其热心公益的事迹进行报道时,遭到了婉拒。郑怀良说自己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根本算不了什么。后来记者通过多次电话联系沟通,郑怀良终于同意接受采访。
初见郑怀良,他身材消瘦,言语简洁,性格开朗,豪爽干练的他不像一个已到花甲之年的人。他在上海做废钢收购及塑料加工生意,还在阚疃镇拥有一家面粉厂,也是阚疃客运西站的最大股东。他告诉记者,自己年少时,曾经有过四年独自乞讨的经历,那个时候饱经风霜尝尽生活中的苦头。
“后来我通过做生意渐渐地富裕了起来,但是仍然忘不掉过去那段乞讨的经历,所以后来每当遇到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我都会伸出援助之手。”郑怀良说。
几十年来,郑怀良用于公益事业及各种救助捐款达数十万元。他帮村里修路,为特困生捐款,甚至还自掏腰包为陌生人赞助医疗费。每次提到他的名字,阚疃镇的人们,无不竖起大拇指夸赞他的热心与无私。
B
自掏腰包为村子修路
郑怀良是阚疃镇袁新村人。从袁新村到阚疃镇有3.7公里的土路,每年汛期一到,与外界的联系就全靠两条腿了。在这里土生土长的郑怀良,深切理解乡亲们走不出去的艰难。
“2000年的时候,我决心把这段路修起来,当时自己也没有什么钱,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去请求别人捐助。”后来他亲自跑到上海找到一些老乡及朋友帮忙,共筹集20多万元的修路费用。
经过郑怀良的不懈努力,不仅修通了这条阚疃镇到袁新村的防洪大道主干道,剩余资金还修好了另外三条小路。
不仅如此,他还曾经为一些学校捐款完善学校设施,为学生们免费提供文具用品,筹集资金赞助他们举办书画展、体育比赛等。
在袁新村敬老院,一位老人告诉记者,每逢过年过节,郑怀良都会过来看望他们,并带来慰问金和礼品。“他在我们心中是最亲的人,每次抽空来敬老院看望,都让大家的心里觉得暖暖的。”老人说。
C
“请不要回报我,回报社会就行了”
不仅仅对乡邻充满爱心,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郑怀良也会倾力相助。
据了解,去年的一天,郑怀良去医院探望一个病人。在医院走道里,他看到一群学生围在一起哭泣。上前一问,得知是他们的一位同学在教室里上课时突然昏了过去。听到这里,他立刻掏出钱包里的1000多元钱递给这群学生,帮助他们的同学治病。一个月后,郑怀良遇到了那位昏倒学生所在地的一位工作人员,他又掏出600元让这位工作人员转交给那个生病的学生。
为何要煞费苦心地去帮助一个和自己素不相识的人?很多人对郑怀良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每当这时,他都会笑着说:“如果是你,你也会这么做的,不是吗?”
而当别人要求对他进行回报致谢时,他也总会婉拒,并告诉别人:“请不要回报我,回报社会就行了!”
D
他的爱心队伍在发展壮大
郑怀良有着一颗博爱之心。他爱家人,爱朋友,爱那些认识和不认识的人。他说,见到别人有难时如果不伸出援手,永远会感到内心不安。郑怀良多年来捐出数十万元资助别人,他的妻子毫无怨言,默默支持着他;他的儿子也一直以父亲为榜样,为父亲感到自豪。
在郑怀良的带动下,他的朋友也从事着公益事业。今年40岁的袁效龙,总愿意跟他一起,为家乡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修建袁新路和袁新敬老院时,他都积极捐款,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当今年邻村有100多亩麦子被烧后,39岁的潘树强立刻拿出3万元捐给受损失的村民,知道谁有难处,他总是援手相助。
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郑怀良的队伍,他们和郑怀良一起,在以自己的方式展示着奉献的魅力,谱写着博爱的乐章。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碧波)为让留守儿童过上一个安全快乐的暑假,今年暑期,利辛县266个农家书屋和470个留守儿童之家面向留守儿童全日开放。在汝集镇夏寨村的农...
利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利辛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