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坚强,赢得生活新希望 本报记者回访艾滋患者戴廷贞

亳州新报 2010-12-03 17:55 大字

健康、可爱的小孙女,为戴廷贞增添了奋斗的动力。

□任雷 蒋海涛

12月1日,对于利辛县中疃镇张板桥村村民艾滋患者戴廷贞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两年前,因为这个日子,本报记者刊发《戴廷贞,用绝症诠释坚强》,第一次把这位农村妇女推到了读者的面前。

两年过去了,戴廷贞那双曾因“艾滋病”而充满恐惧和迷茫的双眼,早已经洋溢出感激和希望。在第23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本报记者再次来到戴廷贞家中,感受这位平凡的绝症女子用乐观坚强赢得的生活新希望。

11月30日,张板桥村微风拂面,暖阳普照,虽然早已过了“小雪”节气,这里却丝毫感觉不到冬日的严寒。空旷的田野里,青翠的麦苗正悄悄地生长,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田间平整的水泥村路上,几辆运送砖块的机动三轮车发出“咚咚咚”的亢奋声,不远处一座形似城堡的砖窑场正热火朝天地生产着。搬砖块、数车辆、记单据,49岁的戴廷贞忙得不亦乐乎。

双手开创生活

“靠政府供养不是办法,一个月150块钱,加上低保,也不够俺一大家子人花销。我有手有脚有力气,只要想干事,就肯定能干好。”黝黑的肤色加上坚毅的眼神,让身高1米6左右的农村妇女戴廷贞看起来很“爷们”,说起话来更是掷地有声。

2003年,戴廷贞的丈夫侯金祥因艾滋病发作去世,留下刚满18岁的儿子和一个13岁的女儿,还有悲痛欲绝的她。面对一对神情茫然的儿女,身患同样病症的戴廷贞在承受巨大精神压力的同时,靠着母爱的力量用坚强的内心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儿子过去是在上海工作,待遇不错。他爸去世后,非要回来照顾我,可我不能拖累孩子呀,我只能拼命干活。”戴廷贞说,田地是农村人的根本,她先是把家里的8亩多地收拾利索,保证一家人不会挨饿。随后又向亲友借了一些钱,给儿子买了辆面包车,干起了客运的生意,她就在车上当售票员,一家人的生活算是有了奔头。

2004年,戴廷贞又迎来新机遇。当时,村里的一个轮窑场因经营不善,面临倒闭,于是她主动请缨,将它承包了过来。“过去家里也干过一点窑场生意。只要不怕辛苦,这生意肯定能干好。”戴廷贞告诉记者,刚开始的时候,窑场比较小,雇佣的人也少,什么活都要她操心,制砖坯、推车、烧砖、联系销售、跑运输,啥都要自己亲自干。那段时间,生活一忙起来,她几乎忘了自己是一位患了绝症的病人。

正如戴廷贞所说,只要不怕辛苦,窑场生意肯定能干好。经过最近几年的拼搏,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她的窑场如今已是当地最大的一个窑场。规模大了,效益好了,她就把同村的几名闲置在家的艾滋病人也招进了窑场,让他们干较轻的体力活,解决他们的生活之忧。

在戴廷贞的窑场里,如今工人已经增加到近60人,在提供免费伙食的条件下,他们中工资最低的人每月也能拿到600多元。听取当地政府的意见,目前戴廷贞正在筹集资金,准备把自家的窑场进行改造。

一个符合各项标准、更加现代化的乡镇砖窑场,正在戴廷贞的心中酝酿,成为她奋斗的新目标。

逆境中的呐喊

“丈夫过世以后,感觉自己好像没脸见人了,见到谁都不敢抬头,就像自己做了对不起人的事。”回忆往事时,戴廷贞的一双粗糙大手紧紧地扣在一起。她说,可是一看到两个健健康康的孩子,她又找到生活的希望。

从25岁嫁到侯金祥家开始,在戴廷贞的记忆中,虽然一直过得比较清苦,但一家人的感情很深,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夫妇俩更是为了一个共同的家呕心沥血。

1990年前后,张板桥村一带,突然兴起了一股“卖血”的热潮,很多村民为了摆脱家中拮据的困境,纷纷卷起衣袖,用自己滚烫的热血去换取梦想的幸福。戴廷贞夫妇也不例外,在那段不堪回首的记忆中,俩夫妇每天一大早,就和同村的村民登上了外出卖血的三轮车。

“那时就觉得这样挣钱比较快,胳膊一伸,几针管子血抽出去,就能挣几十块钱,够一家人用上个把月。”戴廷贞说,当时两口子一起卖血,的确给家庭带来了一定的收入,但怎么也想不到,这短暂的收入给他们夫妇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灾难。

1995年,曾经有偿献血的人群中出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为了搞清自己到底是否也被艾滋病毒感染,戴廷贞瞒着丈夫偷偷地到了县防疫站进行化验。很快,化验结果出来了,化验单上的“+”号,

像一把刀子狠狠插在她的心上。那一刻,戴廷贞真正知道了什么是艾滋病,也第一次感到自己距离死亡是如此之近。从县防疫站回来后,她在家睡了三天,哭了三天,感觉天就要塌下来。随后,村子里的其他30多位艾滋病感染者相继死去,死亡的阴影一下在戴廷贞夫妇心中弥漫开来。

然而真正让戴廷贞感到痛苦的并非是生命何时结束,而是患病后产生的孤独感。有一次,戴廷贞到一个亲戚开的商店里面买东西,因为身上忘记了带钱,亲戚竟然拒绝赊账。“她是怕我第二天就会死掉呀!你想想,连自己的亲戚都这样,其他的人就可想而知。” 戴廷贞说,就是在那段难堪岁月里,她的倔脾气又犯了,她在内心暗暗发誓:“除非老天想要我的命,否则我偏不死,一定要活出个样来,让他们看看。”

微笑着去幸福

幸福总是关照那些生活中的勇者。当戴廷贞挺起病弱的身体扛起家庭的重担,去开创自己的事业、抚养两个孩子成家立业的时候,她已经敲开了幸福的大门。而如今,戴廷贞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够每天亲手抱着自己的孙辈,触摸他们的成长,听他们喊上一句奶奶或姥姥。

“看着儿子、女儿的孩子都健健康康地成长,我就算死了,也心满意足了。”在自家的两层欧式小楼前,戴廷贞抱着2岁多的小孙女,一脸欢喜。而在此之前,为了让自家两个孩子能够成家立业,她操碎了心。

“过去家里只要有一个患上艾滋病的人,一家人都会跟着被人议论,尤其是给孩子找对象,更是难。”戴廷贞告诉记者,过去一有人听说他们夫妇患上艾滋病,就不愿意再和她的孩子处对象,还传言说她的孩子也患有这种疾病。“我当时确实有些生气,就对他们说,你怕我家的孩子有病,我还害怕你家的孩子有病呢。咱都带孩子到县里去检查,看看谁有病?”

如今,戴廷贞家的一对健康的子女,都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伴侣,也都有了各自的健康宝宝。但戴廷贞却依然不愿意闲下来,因为她又开始为自己的孙辈操起心来。这种操心,对她来说则是多年来,一直梦寐以求的幸福:宁愿付出所有,只求家人幸福。

“我没想到自己能活这么多年,既然活着就要好好生活,还要继续努力干活,好挣钱供俺孙辈们上学,让孩子长大了有出息。”采访结束时,戴廷贞笑呵呵地说,等窑场发展壮大了,能生产新型墙体材料时,她会邀请记者再来看看。

新闻推荐

有人看见我走失的女儿在他家 家人怀疑被拐骗

16岁女孩香香患有轻度精神分裂症,走失三个多月后,家人多方打听,最终寻得下落。可对方却矢口否认,表示没有见过香香。“明明就有人看见我女儿在他家。”昨日,利辛县阚疃镇八里村村民于凤芳拨打本报...

利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辛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