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镇张村铺 □丰万华
在利辛县城西北27公里有一个在皖西北闻名的集镇——张村,古称张村铺。它傍依乾溪,濒临西淝河,为利辛至太和,涡阳至阜阳公路的交汇点。
这里曾是古战场。史书记载,春秋昭公六年,(公元前536年)楚国国君令尹子荡帅师伐吴,师于豫章而次于乾溪,乾溪即此地。
几经拼杀,你争我夺,到了唐朝,这个地方取名叫鲁丘堡,唐武德三年,(620年)于鲁秋堡置维州,并置药城县,武德四年,废州而置文成县,七年(624年)并入城父县。到明朝,这里已成集市,取名张村铺。据明正德编制《颍州志·图志》记载,张村铺,隶属亳州地,集市所在地是乾溪沟入淝处管台子。
1984年冬天疏浚西淝河时,出土鼎一个,璤两只,是西周晚期铜礼器。河南岸曾出土陶网坠,兽骨,蚁鼻钱等。有旧城迹显露,俗称为“阴阳城”。据传说,西汉时期,集西头设有打造长矛大刀等十八般兵器的兵工厂,由此可见,古代这里曾是后方战略要地。集东头刘土楼有刘伶墓,相传刘伶最后一次饮酒过量在此一直没有醒来,人们将他葬于此地,现为一荒丘。刘土楼旧称刘伶集,集南建有刘伶庙,并竖碑记其事。虽集市湮灭,庙祠废玘,但是,口碑流传未绝。介于管台子与白庙之间有刘綎墓,面积有300 多平方米,刘綎为明朝万历年间的将军,世称“刘大刀”,屡平倭寇,战功卓著。
张村铺有位名人夏之臣,为明朝万历年间(1584年)进士,曾任河北省河间府河间县知县,为官清廉,不畏权贵,后攫升为监察御史。夏之臣敢于犯言直谏,力斥风水之说,决清口(今江苏省清江市泗口)堤堰,以减水患,避免了平民百姓的巨大伤亡。
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春天,清军重兵围攻捻军根据地,捻军主帅张乐行集中各色旗众20余万人马,与清兵决战于张村铺西淝河两岸,失利后溃败。此一战也成为捻军历史上的一大转折。
清光绪二十四年腊月初六(1899年1月17日),张村铺人李韶、赵学敏等人在李门集(张村铺南街)聚集2000多民众,举行声势浩大的起义,与涡阳曹市集刘朝东、牛市修和涡阳标里集邓怀修等人领导的起义遥相呼应,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清政府惊恐万分,多方调集军队镇压,不久,起义失败,首领们惨遭杀害。
1940年,张村铺曾经沦陷于日军的铁蹄之下,日本侵略者到处烧杀奸淫,无恶不作。张村铺人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狠狠地打击了日伪军和汉奸政权。
由于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雄厚的群众基础,1947年10月至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豫皖苏留分区、留地委机关就住于张村铺西傅营,领导了淮河以北豫皖苏三省人民的解放斗争,支援了中原突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现在的张村中学的前身,就是六分区于集上兴办的第六中学。
张村地理位置优越,北靠亳州,南通阜阳,西邻太和,东接涡阳又濒临西淝河,水陆交通非常方便。解放后,是历届区镇政府所在地。这特殊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人文环境,东西南北多元文化的碰撞,孕育了张村铺人特有的个性,尚武而不弃文,磊落而不雕饰,慷慨而多果断,机敏而不油滑,豁达大度而轻小气,热情笃实而崇豪爽,醇厚简朴而鄙奢靡,坚实恒毅而尚进取,质直气侠而去寡信,勤勉务实而反虚妄,刚柔互济而弃怯懦,激越豪迈而重气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涌起,张村人也和全国人民一道,掀起建设四化发家致富的新高潮,原来的老街得到了长足大发展,农村城市化建设初具规模,越来越彰显出皖西北名镇的风采。
新闻推荐
日前,利辛县环保局联合工商、供电、当地政府等相关单位,出动执法人员10余人,动用大型机械,对刘家集乡陆楼村一家非法小造纸厂依法进行了强制取缔,切断了其生产用电,拆除了生产设备。该局...
利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辛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