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中心医院援滨医疗队:援助滨州“南征北战” 点赞滨州“支前”情暖

滨州日报 2022-03-28 00:44 大字

莱芜中心医院援滨医疗队部分队员。

为村民进行核酸检测采样。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邱芹李前军

编者按:3月的滨州,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肆虐,特别是阳信、惠民、邹平等县市尤其严重。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下,来自全省各地的援滨医疗队纷至滨州;“白衣为甲,逆行出征”,数千名省内兄弟市医务人员在滨州迅速投入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工作。他们的全身心投入工作,为滨州迅速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为滨州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今日起,滨州日报推出“齐鲁兄弟情·滨州永不忘”专题报道,对援滨医疗队的事迹进行全面、深度报道。

3月26日下午,在惠民县工作10天后的山东健康集团莱芜中心医院援滨医疗队,接到新的任务,赶赴邹平市西董街道办事处进行全民核酸检测,共有54名队员参加。在副院长高清元的对接下,在领队胡娜的分配下,他们分别赶赴50多个山村开展工作。

260多口人列队鼓掌欢迎远来的她

“青山如黛远村东,嫩绿长溪柳絮风。”3月末的邹平市西董街道,风景足配这首诗。从头到脚全副武装在隔离服里的援滨医务人员李炎欣,在西赵村村支部书记张传涛接应的“专车”里,抬眼望着窗外的风景,忍不住说:真美啊。随即,心思和视线迅速收回到车里,专注到她即将全身心投入的事情:“书记,咱村里有多少人,需要入户采样的有多少人?”“户外核酸采样的有260来口人,行动不便需要入户的有5位老人!”张传涛精准报数,“我已经安排党支部其他人,召集村民们有序集合。”

说话间,从社区集散地出发的这辆“专车”已经到达西赵村村口。向北望去,村民们的队伍已经整整齐齐地排好了,“专车”沿着山路缓缓地向村里行进,靠近村民队伍时,竟然响起一阵掌声!不但李炎欣,竟然连记者都被掌声莫名地感动了,甚至有一种被“宠爱”的感觉。

在村中央的采集点,志愿者已经将桌子、椅子、消毒喷壶和采集工具等井井有条地备好。李炎欣一下车稍作准备即投入核酸采样工作。“大爷,放松,压低舌头!”“大姨,张嘴,张嘴,别紧张!”“大娘,您的假牙咋掉了,您用牙顶上去,咱继续。”“小朋友,真棒,舌头放低!”……李炎欣一直站立着、一丝不苟地、用了近两个小时完成了户外采集。村民以老人居多,提醒的话必须多说。在两位村志愿者的引领下,李炎欣沿着蜿蜒山路迅速完成了入户采集。

同一时间,山东健康集团莱芜中心医院的其他53名援滨医务人员,也在西董街道其他村子里,严谨认真地进行核酸采样工作。工作原因,他们不能喝水不能吃水果,淳朴的村民们用力所能及的举动和眼神表达着对“天使”们的感激之情。

青年的他在滨州学医5年;30多年后,他率百人医疗队伍援助滨州

从援助滨州开始,一直到3月25日,高清元一直带领100名队员在惠民县开展工作。

这些日子,“倒春寒”突袭滨州,小雪、大风、中雨纷至,加上疫情初期的各种不确定性,给高清元一行带来了不少困难。然而高清元无畏困难,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和这座城一起拼搏,一起把病毒消灭。

相比他的队员们,他对滨州有着“儿子对母亲”一样的感情——1988年至1993年,他在滨州医学院学医,5年的时间,足以让他完全熟悉这个城市,足以让他跟这座城市产生深厚的感情。这次“回家”的他无怨无悔,带着30多年历练的工作经验,和队员们走遍了惠民县所有的乡镇街道,走进了很多企业,更有很多次走进封控区入户采集。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在惠民工作的日子里,有零下七八度的气温、有凌晨的出发、有风雨中的工作、更有凌晨的返回;穿着隔离衣,最长工作时间达8个小时,最多一天完成13000例的核酸检测咽拭子采集!

在滨州的“倒春寒”里,也时常有暖意。有一天晚上,高清元一行在石庙镇完成当天的工作任务,他们的大巴车停在一个幼儿园附近,等队员们归队集合;幼儿园的守园人抱出两箱饼干,送到车上,让大家先吃几口垫垫饥。虽然,刚完成核酸病毒采集的队员们是不能吃东西的,但是大家都被善良的老人感动了。(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明集镇“三个课堂”打造新时代学习型干部队伍

滨州日报/滨州网邹平讯(通讯员李蓓蓓报道)近年来,邹平市明集镇主动适应新常态,优化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课堂,创办“每周一课”...

邹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邹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