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金成:巧用盐碱地养水蛭闯出新财路
本报通讯员 赵文岐 宋梅宏
10月29日,阳信县劳店镇后周村村民孙金成一算账,发现他在15亩废弃盐碱地里建水池养殖的水蛭,除去成本获利15万元。
今年48岁的孙金成是一名退伍军人,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靠收售野生中药材发家致富,被当地群众称为“药材王”。3年前,孙金成考虑到村子紧靠阳劳路,与205国道毗邻,交通便利,当地天然药材资源丰富,便和好友一起贷款筹资、拉客户, 进行药材收售,并将品种以水蛭为主发展到蜂房、蝉蜕等多达几十个,目前已成为劳店镇药材收售周转站。
孙金成从药材收售中受到启发,决定根据市场需求养殖水蛭。水蛭俗名“蚂蟥”,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是我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炮制后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等功效。近年来,新发现水蛭制剂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其市场价格创下1000多元1公斤的历史新高,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我国南方在1995年前后开始捕捞自然苗种,首次进行人工饲养获得成功。北方地区因苗种和技术原因一直未有养殖。能否在地处中国北方的家乡将水蛭这一市场需求量大而资源稀缺的中药材养殖成功呢?
孙金成通过翻阅相关资料并到南方养殖厂考察学习后,于2016年1月将村里废弃多年的15亩盐碱地以高于一级粮食地一倍的承包价格承包下来,夫妻二人加班加点上设备、修水池、测水温、购蛭苗、收购蜗牛等天然饵料,要在废弃盐碱地上发大财。
确立目标后,孙金成自我施压,将全部精力投放在养殖水蛭上。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到一年的辛勤付出,他成功了,10月份开始捕捞、晾晒,在与药材收购商谈妥价格后,除去成本获利15万元。
孙金成养殖水蛭闯出了新财路,不仅被传为美谈,乡亲们还纷纷向他请教经验。孙金成慷慨相助,无偿传经,不论多忙他都不厌其烦地向群众推广养殖方法。
新闻推荐
刘冬青中国地大物博,很多地方都以当地的特产为基础,推出“当地三宝”,比较有名的如“北京三宝”:景泰蓝、象牙雕、北京烤鸭呱呱叫;“沂蒙三宝”:全蝎、蟾酥、金银花;“保定三宝”:铁球、面酱、春不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