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创新实施脱贫攻坚六模式 ——阳信县***工作综述

鲁北晚报 2016-10-17 00:00 大字

■农田灌溉情况调研

□通讯员 王海彬 王鹏

今年以来,阳信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扶贫办的精心指导下,坚持“行业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一起抓,以扶贫促发展,以发展带脱贫”的工作思路,健全组织机构和责任体系,进行精准识别,开展“一对一”帮扶,大胆创新扶贫模式,扎实推进产业项目建设,科学统筹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了组织领导推动、特色产业带动、金融杠杆撬动、部门行业联动的良好局面。

>>>注重成效,结出果子

通过六条脱贫路径共可带动4966户、10838人实现脱贫。目前,广富、借箭等4家企业流转土地1万亩发展粮改饲,联系帮扶贫困户245户,贫困人口623人,为贫困户赊养、代养肉牛610头,吸纳贫困人口367人到企业务工。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已在商店镇、水落坡镇全面试点推开,新上光伏430千瓦时,实现38户贫困户脱贫。顺工、荣秀、永佳等6家企业已建设加工点37个,与1295户贫困户签订了代工协议,带动2686人脱贫。小型节水灌溉项目已完成10万亩,涉及贫困户3127户。特色种植方面,翟王镇南丁村通过建设蔬菜种苗繁育高温棚每年可实现集体收入10万元,为50户贫困户贫困户提供低价种苗,亩均增收8000元;翟王镇南董村、孟家村发展葡萄种植,水落坡镇南王村发展无花果种植,项目均采取统一管理,统一种植,统一购销的模式,实现标准化种植,145名合作社贫困社员实现增收脱贫。农商银行已向荣秀绣品、借箭牛业等7家企业发放9450万元贴息贷款,可帮扶带动1890名贫困人口脱贫。

下一步工作中,阳信县将按照“五全”要求,做到“五个坚持”。

坚持因户制宜精准施策。针对各帮扶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确定好扶贫措施,通过结对帮扶推进实施。

坚持部门协作统筹施力。充分发挥各帮扶部门的职能优势,以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大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衔接,积极争取更多的政策、项目、资金支持。

坚持产业主导夯实基础。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特点,用足用好产业扶贫政策,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

坚持基础建设优化环境。结合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涉农项目等,统筹兼顾,积极推进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安全饮水等建设,使之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条件。

坚持政策保障兜底救助。对确实没有能力通过自身劳动脱贫的老弱病残特殊群体,坚决落实好政策兜底保障措施,不使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确保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健全组织架构,建立“1+41”扶贫工作体系

建好班子,健全组织架构,建立“1+41”扶贫工作体系。县乡分别成立由党政两个“一把手”任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配齐配强工作人员,理顺工作机制。根据部门和行业特点,成立12个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各负其责,分线作战。实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摸清底子,精准识别,开展“大调研大走访”活动。通过筛选分类,全县共识别确定贫困户11452户、贫困人口19910人。随后,开展贫困村退出和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回头看”,建立了县乡两级精准脱贫数据库、电子分布图和脱贫对象帮扶工作信息平台,实行全程监控,动态管理。

结好对子,落实责任,扎实开展“双领双联”活动。突出党建脱贫,积极开展“双领双联”活动。基层党组织争创“领航工程”,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党员争创“领军先锋”,带头致富,带富联系贫困户,帮助脱贫致富。机关事业单位“联村”,每个单位联系1个贫困村,不脱贫不脱钩。党员干部“联户”,每个贫困户都有干部联系,实现干部包帮贫困户全覆盖。县级领导干部带头帮村联户,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队,发动民营企业与贫困村实现“一对一”对接,实现贫困村驻村帮扶全覆盖。

铺开摊子,县乡联动,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今年以来,连续召开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推进会和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体(扩大)会议安排部署脱贫攻坚工作,统筹协调推进扶贫各项工作,充分发挥行业部门作用,着力实施产业脱贫、就业脱贫、医疗保障、社会救助等“十个到村到户”工程。同时,狠抓项目建设,全县上下把扶贫产业项目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一些扶贫项目已竣工验收,初步实现效益。

>>>探索路径,创新实施脱贫攻坚六种模式

依托阳信产业资源优势,我们逐步探索出了六条行之有效的脱贫路径。一是肉牛养殖、“粮改饲”扶贫模式。充分发挥畜牧养殖产业优势,大力推进“粮改饲”种养结合模式,依托专业合作社,采取土地托管、土地流转和订单种植等形式,带动贫困户增收。同时,通过赊养、代养等方式,促进贫困户靠肉牛养殖脱贫致富。二是光伏发电扶贫模式。实施光伏扶贫工程,鼓励在村办公场所、农户屋顶、院内、养牛棚、蔬菜大棚等设施上安装光伏发电系统,使贫困户获得稳定收入,村集体实现增收。三是手工代工加工扶贫模式。依托我县手工加工业资源优势,引导手工加工企业在贫困村建立加工点,与贫困户签订代工协议,订单优先由贫困户进行加工,企业对加工点以外的贫困户实行送料到户、上门回收。加工户计件领取工资,每人每月可增收1200-1500元,年均增收15000元。四是小型农田节水灌溉扶贫模式。小型农田节水灌溉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量,解放了劳动力,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入股方式分红,增加收入。我县计划2016年发展18.5万亩,2017年再发展13万亩。五是特色种植扶贫模式。依托林果、蔬菜等特色产业,采取合作入股、土地流转、资产收益、订单收购等模式,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项目增收脱贫。六是金融扶贫模式。制定了《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实施方案》,鼓励企业与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结成帮扶对子,通过吸纳就业、资金帮扶等形式,帮助贫困户脱贫。县扶贫办、财政局、农商银行签订了金融扶贫三方协议,在农商银行开设了贴息资金和风险补偿金专户,筹集贴息资金和风险补偿金1000万元。在开展“富民生产贷”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展“富民农户贷”,对符合条件和有意愿的农户发放1000—50000元的全额贴息贷款。

新闻推荐

五霸营 因齐桓公而得名

■标注处为五霸营■村子东南方向的一口古井,如今只剩下了这个抽水口■风吹雨打去,所谓的高台早就不见了踪影地名小档案五霸营根据历史记载,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第十五位君主,在管仲的主持下,齐桓公...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