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县”深藏的骨雕老艺人
■正在专心雕刻的赵希栋 ■绘图 ■精雕细琢 ■拼接 ■挑选牛骨 ■牛骨雕刻产品
□晚报记者 纪方方 崔希彩
通 讯 员 孙珊珊
阳信县信城街道办事处的寰宇盛大骨雕工艺品公司展厅内,摆着一件件玲珑剔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骨雕工艺品,它们都是用牛骨为原料雕刻出来的,而这些精美的作品正是由北京雕刻师赵希栋和他的徒弟经过精雕细琢所成。
“做骨雕是一个既枯燥又辛苦的工作,需要耐得住寂寞,有耐心和恒心。我每天要工作九个小时左右,有时甚至为了做好一件作品熬通宵,直到自己觉得满意为止。”赵希栋开门见山地说道。
赵希栋,北京怀柔人,出生于德州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就喜欢绘画,十几岁独自到北京象牙雕刻厂学习雕刻,师从牙雕业界有名的王明艳老师,从拿起雕刻刀的那时起就与雕刻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干就是30年。由于国家全面禁止象牙买卖,象牙雕刻工作就无法进行,赵希栋跟随师傅来到北京怀柔骨刻厂,从事牛骨雕刻工作,雕刻过山水、人物等各种各样的工艺品,带了有一二百个徒弟。赵希栋回忆道,他在骨刻厂干了18年,和他一起进厂的人好多都没有坚持下来,他说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是因为打心里热爱这个工作。
赵希栋说,在每雕刻一件作品之前,都会进行构思并在纸上进行绘图,就连做梦都会梦到作品的图样,一觉醒来灵感来了就赶紧把它画下来。在绘完图后就开始着手雕刻工作,在雕刻作品之前,需要先选好牛骨,选完牛骨后开始煮料去油脂,然后再开料、凿活、铲活、漂白,最后进行拼接。
“一件作品需要由很多小的部件拼接而成。”赵希栋举例说明,一个80厘米长、32厘米宽、60厘米高的作品,用了300多个小部件拼接而成,用时2个多月。他雕刻用的钻头就多达30多种,其中有18种钻头是他自己人工用锉做出来的,最细的钻头能将作品的细节做到0.5毫米,这些是机器所不能及的。他的作品只要摆出来,可以说是人见人爱,让人爱不释手,一件大点的作品可以卖到一万多甚至几万块。
问及为何从繁华的北京来到阳信,赵希栋笑着说,他喜欢牛骨雕刻这个行业,而阳信又是名副其实的养牛大县,俗称“牛县”,牛骨雕刻的原料可以源源不断的提供。“我从事牛骨雕刻不仅是为了谋生计,而是觉得离不开雕刻,一天不雕刻心里觉得空落落的。”在离开怀柔骨刻厂后,赵希栋曾尝试跑过出租车,那时一年能挣十几万块钱,可是总是觉得生活没有意思,虽然钱挣的多,却找不到快乐,后来毅然决定从事牛骨雕刻工作。牛骨雕刻一年的收入才有4万多,但是他觉得钱虽挣的少,可是每天都很快乐,他离不开雕刻这个工作。
牛骨雕刻在阳信县有着天然的优势,赵希栋充分利用了当地的牛骨资源优势,把一块块牛骨头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不但身价倍增,而且进一步延长了阳信县肉牛深加工链条,增加了经济效益。
新闻推荐
■村民看望被打老人□晚报记者高超一段阳信县水落坡镇老汉殴打老岳母的视频在滨州流传开来,拍摄者透过院子门缝拍摄到了违法嫌疑人孙某某殴打老人的过程,并上前阻止打人行为。9月19日,这段视频引起...